对新建的零工市场来说,“攒人气”不仅是一道技术题

光明网评论员2024-06-09 08:48

近年来各地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建设作为重要民生事项,旨在让零工等活儿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新建的零工市场虽然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但与“马路零工”群体的就业需求匹配仍有不足,农民工群体在马路边等活现象依然存在。

关于“马路零工”,在不少媒体的报道中都有过类似的场景描述:一般天刚亮,以“日结”为主的木工、瓦工、家政等劳动者就在一个多年固定的地点围聚在一起,或是在马路边,或是在天桥下,见有招工者来,一窝蜂涌上去寻找工作机会,抢到机会的就很快跟着招工者离开了,剩下的人继续等待,如果两三个小时后还没啥结果,这一天基本也就没戏了。

如此招工,供需匹配效率高,但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风吹日晒,对于求职者来说,不仅“观感”不佳,“体感”估计也难言好。也正是出于让“马路零工”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不仅是物理空间,还是权益空间和心理空间——这个初衷,零工市场建设在多地快速推进。

不过,零工市场建起来只是第一步,有没有用、好不好用,才是零工劳动群体们更在意的。在媒体报道中,那些新建的零工市场硬件条件不错,但在找到匹配他们需求的工作这一方面,显然有些让他们失望,不得已重回马路。这是个提醒,也是鞭策。零工市场建设,一定要在完善供求信息、实现精准对接上下功夫,用工交易成功率应作为衡量零工市场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工作多、信息多,方便又好找,零工市场自然有人气。

“马路零工”的劳动需求当然要正视和满足,但从天桥下、马路边到新建建筑内,伴随零工市场不断“位移”,“零工”本身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零工群体中,除了“建筑业周边”,还有一大部分存在于新业态新经济中,如修图师、数据工程师、创意设计师、直播间助播等,而且仍处在快速增长中。在官方所称的2亿灵活就业人员中,存在着鲜明的“新”“旧”之分。因此,对于零工市场,也该换一副眼镜,不宜再以“农民工市场”审视之。零工市场如何实现“新”“旧”兼容,呵护和支撑弹性就业空间,显然更重要也更考验智慧。

有研究者提出,如果一地有多个这样的零工市场,不妨做个分类;如果只有一个,那就要考虑兼容性。对于零工市场建设,除了找工作,提供更完善的劳动权益保护机制、更丰富可及的劳动技能培训等服务同样重要,因为正是这些服务和保障,让弹性工作与“安全”“体面”这样的词语实现更紧密的捆绑。而这种功夫,在命名为“零工市场”的物理空间,更在看不见的制度空间和文化空间。由此也可以说,对于新建的零工市场,“攒人气”这件事并不只是一道技术题。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光明网评论员】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