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国际货币秩序之“变”:“最后的迟疑”与“最后的转向”

欧阳晓红2024-08-02 22:35

经济观察网 欧阳晓红/文 这一天还是来了!正步入调整期的国际货币秩序会如何影响资产表现?

即使9月降息已无悬念,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仍不忘“打太极”——“正接近适合降息的时间点,但现在还没到,最快9月”。7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决定将联邦基准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并持续减少证券持有量。

2.8%的经济增速尽管让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有所消退,但市场对降息的定价还是没能走出“一厢情愿”的老路线。东吴证券分析,自通胀和就业“好消息”频传后,市场就开始充分定价9月降息25个基点。美联储虽然在7月议息会议上继续“按兵不动”,但现在的关键是9月到底降不降息。

降息靴子如何落地,还取决于“数据支持”和“政策指引”等因素。

在全球“超级央行周”开启之际,日本央行“出手”了——7月31日加息15个基点,旨在应对国内通胀压力,并推动经济正常化。英国央行也降息了,其在8月1日意外宣布将基准利率从5.25%下调至5%。这意味着英国在应对经济放缓和家庭债务压力方面采取了宽松政策。

这些央行之“手”会怎样左右金融市场的方向?投资者该怎么办?

货币秩序之“变”

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之变,亦必然会引发国际货币秩序的深度调整。

美联储的降息决定将主要依赖于未来几个月的关键经济数据,包括通胀和就业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持续显示经济放缓和通胀压力减轻,降息的可能性将增加。

此外是“政策指引”。美联储通常会在实际行动前通过公开会议或声明给出政策指引。今年8月的杰克逊霍尔会议是一个重要窗口,鲍威尔可能会在此次会议上暗示未来的政策方向。如果没有明确的信号,讨论降息可能会留到9月的FOMC会议。

对于降息,东吴证券认为,若要开启正式降息仍有“流水线”的流程要走:首先数据支持。鲍威尔虽然表示9月降息在考虑之中,但既然美联储一直强调数据依赖的逻辑,那么降不降息的关键就在于未来的4个数据(2次通胀+2次就业)。其次是通过公开会议给出指引。从一般流程来看,降息操作是先给出指引,再做动作。

与此同时,日本央行加息15个基点,标志着其货币政策向正常化迈出重要一步。

7月31日,日本央行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宣布将目标政策利率从0—0.1%区间上调至0.25%,同时宣布了具体的缩减购债计划,每个季度减少月度购债规模4000亿日元。这背后的主要因素为:日本的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发展大致符合日本央行预期;提高薪资的举措已逐渐扩大;进口价格加速提高对物价造成上行风险。

这一举措引发了市场对全球资金成本上升的担忧。随着日元不再是全球最便宜的资金来源,从中长期来看,投资者可能会重新评估其全球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日元资金成本上升可能导致部分日本投资者撤出海外市场,回流国内,以获取更高的收益。日本央行加息之后,日本股市短期出现深度震荡调整。

对此,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高级经济学家李真男认为,尽管日本的中性利率水平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日本央行将进一步加息,使政策利率将接近名义中性利率。

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看来,日本央行本次加息略超市场预期,缩减购债计划基本符合预期。最新经济预测认为2025财年日本经济和通胀风险趋于上行,将2025财年核心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预测从1.7%—2.1%上修至2.0%—2.3%。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提及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且不将0.5%视为利率上限。

钟正生认为,日本央行本次加息,释放了比较强烈的“货币正常化”的信心与决心。首先,“保汇率”不是本次加息的唯一考量。植田和男讲话强调加息的主要原因并不一定是日元疲软,旨在传达日本央行不是出于保汇率而“被动加息”,而是出于对经济和通胀前景的信心而“主动加息”。其次,近期日本通胀增速偏高,加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都在上升。最后,本次加息也反映出日本货币政策理念的重要转折。 

再来看英国央行的降息。英国央行在8月1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5.25%下调至5%。这是英国央行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降息,旨在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特别是降低家庭和企业的借贷成本。

如此,一场国际货币秩序调整可能引发的市场冲击波,正在拉开序幕。

 市场慌了

美联储降息的靴子还没落地,全球市场就慌了。近期美股罕见出现单日深“V”调整,亚太市场亦是哀鸿遍野,日本股市更是巨幅震荡。

8月1日,美股道指、纳指、标普500指数分别报收40347.97(-1.21%)、17194.15(-2.3%)、5446.68(-1.37%)。

8月2日盘中,东京日经225指数报收36124.30(-5.28%),其中三菱日联金融、日立跌幅超过8%,丰田汽车、三井住友金融跌幅超过4%。日本国债价格上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投资者预期全球资金流动加剧和借贷成本上升,导致风险资产价格下跌,从而推高避险资产价格。

7月31日,日本央行声明及植田和男讲话后,美元兑日元跌破150大关,日经225指数日内大涨1.5%,10年期日债利率日内涨约5个基点至1.05%。

有观点将美股之骤跌归因于“新数据引发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包括美联储开始降息或为时已晚一说”。如美国制造业活动的晴雨表ISM制造业指数低于预期,为46.8%,出现了经济萎缩的信号。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更是创下自2023年8月以来的最大增幅。数据发布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破4%。

简言之,尽管美联储释放了偏鸽派的信号,但市场对未来经济数据的预期仍存在不确定性。8月1日发布的一些经济数据加剧了市场对经济放缓的担忧。

与此同时,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在同一时期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行动,反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各国央行应对措施的多样性。这种政策分化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导致投资者情绪转向谨慎。

全球汇市则是另一番景象。近期,日元汇率高歌猛进。8月2日,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升至148.63。人民币汇率亦短期强势回升,当日盘中,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高报7.1930,突破7.20大关;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2119。美元指数则报104.13(-0.27%)。

钟正生分析,近期日元强劲升值,美股科技股调整,进一步催化日元套息交易平仓,对人民币产生了情绪上的牵引。而自2023年以来,人民币与日元汇率保持了高度相关性,这源于二者均具备套息交易中低息货币的属性。

而2022年以来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令保持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日本与美国利差加深,与美国经济周期错位的中国也形成了利差的反转倒挂,美日利差、美中利差均上升到历史高位。钟正生认为,这就使得日元和人民币都成为套息交易中的融资货币,从而面临贬值压力。而随着美联储降息的确定和临近,这种套息交易的逆转无疑会在两种货币之间形成情绪传染。

因此,得益于日元升值联动、政策调控等信号,当下的人民币汇率急升。不过,钟正生认为,后市人民币汇率“补涨”空间有限。

策略重估

当下,全球风险资产可谓风声鹤唳,加之中东冲突升级,投资者该怎么办?

而美联储“最后的迟疑”也好,日本央行“最后的转向”也罢,全球资金流动和成本将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投资者重新评估其全球资产配置策略,特别是在高收益和低风险资产之间寻求平衡。

对市场而言,利率路径的预期差或是市场最重要的潜在风险之一,在下半年美联储降息在望的背景下,主要资产将会如何演绎?

东吴证券分析,美债利率对于降息周期的“感知”通常最为敏感,复盘1994年以来各轮降息周期可以看到,在降息前三个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均出现明显下行,而在降息靴子落地后,美债收益率下行动力明显不足反而出现一定回升。

同样,在大多数降息周期前,美元指数会受到降息预期以及美国经济下行的影响而持续回落,而在降息后美元的下行趋势则有所放缓。

相比于美债而言,由于降息的经济背景和历史原因不同,美股的表现也有所差异,因此实际上美股的表现并没有稳定的规律。东吴证券分析,从历史来看,降息前后一个月可能是美股上涨的重要窗口,降息预期的释放以及降息落地会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在此阶段,美股通常出现一定上涨行情,但后续美股能否延续上涨依然取决于经济走势和主题演绎。

至于黄金,东吴证券分析,临近降息时黄金表现相对更好,但更重要的推升作用仍在于市场的避险情绪。降息周期中黄金的定价逻辑主要来自美元流动性,黄金的走势往往与美元相反,因此在降息前后,在美元的持续走低下,黄金价格多数上涨。尤其是在经济“硬着陆”、大幅衰退和地缘风险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市场避险情绪高涨,黄金表现则更为优异。如8月2日,伦敦金现报2463.74美元/盎司,涨幅为0.69%。

正处于关键转折点的国际货币秩序会怎样改变市场及市场情绪,时间会给出答案,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全球经济前景的复杂性将增加市场波动性。投资者需洞悉经济数据和政策动向,包括时局变化,以调整投资策略和管理风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