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透露,证监会就贯彻落实关于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的决策部署,先后开了30多次专题调研,其中包括听取了投资机构、上市公司等各方意见,聚焦广大投资者关心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研究制定形成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今日将会发布实施。
吴清表示,自今年以来,证监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及系列政策文件落地。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打出稳市组合拳。
吴清透露,本次改革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改革基金运营模式,督促行业回归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的本源。优化主动权益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产品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扭转基金公司 “旱涝保收” 的现象。同时,将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推动基金公司从 “重规模” 向 “重回报” 转变。此外,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用奖金跟投自己产品的比例要求,并适度延长锁定期,使投资决策关键人与投资者利益更为一致。
二是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针对基金风格漂移、货不对板等问题,要求为每只基金产品设定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产品真实业绩的标尺,避免产品投资偏离其名称和定位,确保投资者 “所见即所得”。同时,建立健全全方位激励约束机制,督导基金公司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 80%,减少基金经理投资中的追涨杀跌现象,提高产品长期收益。
三是提升服务投资者能力。引导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优化投资研究、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资源配置,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抓紧出台公募基金投资顾问管理规定,促进投顾规范发展,为投资者提供合适的资产配置组合。加快推出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便利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基金投资。
四是壮大权益类基金。自去年 9 月以来,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了 1.3 万亿元。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监管引导,优化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的分类评价机制,促进加大权益类基金发行销售力度。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持续丰富符合国家发展导向、有利于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的指数基金和主动型基金。在已建立的股票型 ETF 5 个工作日快速注册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和符合一定权益投资比例要求的基金产品的注册效率。
吴清表示,随着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公募基金行业将更加突出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投资者的获得感也将进一步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募基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将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对于公募基金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经济观察报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