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A股银行板块延续强势表现,浦发银行盘中触及11.69元/股年内新高,江苏银行收于10.41元/股创历史峰值,总市值突破1910亿元。青农商行、青岛银行涨幅超3%,宁波银行、兴业银行等个股涨逾2%,板块整体呈现普涨格局。ETF市场同步活跃,多只银行主题ETF涨幅超过1%,显示市场对银行股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政策 "组合拳" 激活板块动能
此轮上涨源于近期密集落地的金融政策利好。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一揽子宽松措施,包括下调政策利率1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新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领域专项再贷款。开源证券指出,降准释放的万亿级流动性增强了银行体系资金供给能力,在结构性政策工具引导下,预计信贷投放将向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国家战略领域倾斜,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并改善对公业务资产质量。
湘财证券分析认为,金融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协同发力,将推动银行信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降息举措在缓解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通过稳定银行净息差提升经营韧性。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已环比回升5个基点,政策持续宽松有望进一步巩固盈利修复趋势。
长线资金加速布局红利资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步释放利好,宣布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近期拟新增600亿元额度用于权益资产配置。作为银行股重要持仓主体,险资对高股息标的偏好显著。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险资持有银行股市值达2657.8亿元,占其权益投资规模的28%,前十大重仓股中7席为银行板块标的。2025年以来,险资已6次举牌银行股,凸显对低估值、高分红资产的战略配置需求。
华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郑小霞指出,银行股当前平均股息率达5.8%,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具备稀缺的配置价值。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中长期资金入市制度性通道不断拓宽,预计险资、社保基金等机构持仓比例将进一步提升,推动板块估值向国际同业水平回归。
机构看好中长期价值重估
市场分析认为,银行股的上涨逻辑已从单纯的政策驱动转向"业绩改善+估值修复"双轮驱动。一方面,零售信贷回暖与对公业务结构优化支撑盈利增长,2025年一季度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监管层持续引导资金脱虚向实,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其作为经济 "稳定器" 的角色获得更多投资者认同。
展望后市,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在宏观经济温和复苏背景下,银行股的安全边际与成长弹性形成双重优势。随着后续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等细则落地,叠加全面注册制下直接融资市场扩容,银行业在综合化经营领域的潜力将逐步释放,估值体系有望从传统信贷业务向"信贷+投资+资管" 多元业务模式重构。
此次银行股的持续活跃,不仅反映了市场对短期政策利好的即时反应,更预示着投资者对银行业在经济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长期期待。在政策护航与资金加持下,银行板块正从价值洼地迈向估值修复的新周期。
(本网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