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5-07 17:32
“五一”假期,当数百万游客从河南安阳东站踏出高铁时,映入眼帘的是用甲骨文书写的“安阳东站”四个字。甲骨文是一种3000年前就已经存在的古老文字,也是安阳作为“文字之都”的特有文化标志。
近几年,安阳旅游异军突起,成为各大网红城市中的一匹“黑马”。2024年国庆假期,安阳市累计接待游客762.75万人次,同比增长79.81%,位居河南省第三名;旅游总收入为48.45亿元,同比增长84.38%。
几乎每一名远道而来的游客,都会把位于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当作必打卡的热门景点。2020年12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和安阳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此后安阳的游客数量迎来了新的高峰。当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共5788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仅204座,而河南全省仅有9座。
此外,中国文字博物馆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甲骨文水浒扑克等爆款网红产品。目前,馆内已有上千款文创产品在售,去年文创收入达到500万元的历史新高。
2022年至2024年,中国文字博物馆接待游客人次分别为60万、143万和216万。今年清明假期的4月5日,由于客流量较大,博物馆一度启动了限流措施。
姜华在安阳担任地方接待导游已超过20年,她最直接的感受是:2024年安阳在形成新的“博物馆矩阵”后,游客数量的增长势头比往年更加迅猛。
近几年,“博物馆热”逐渐兴起。2021年,国家文物局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从2020年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至今,全国博物馆备案数量已增加1000多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数量也从204家增加到327家。
中国文字博物馆如何借助旅游热潮,让传统文化变身为“流行文化”,同时在网红经济中保持专业度,或许能为这股博物馆热中的许多城市提供借鉴。
重视文创产品影响力
“五一”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特别推出了“梁山一百单八将”免费集章活动,印章的图样源自博物馆的爆款产品——甲骨文水浒扑克。
今年初,甲骨文水浒扑克就意外出现在2025届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上,这也成为其爆火的原因之一。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创工作负责人、安阳市字苑文化产业开发中心经理张一帆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年初,中国文字博物馆线上店订单量激增,连续一周的日营业收入均达到2万元,其中甲骨文水浒扑克最为畅销。
自今年1月6日淘宝年货节活动启动以来,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创店的单日成交量较平时增长约700%,营业额增长约535%,并一度登上黑马榜榜首。
而这并非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首次“出圈”。早在2022年的4月23至28日,由中国文字博物馆授权开发的6款共30000份甲骨文动态数字作品陆续在阿里资产上线,每天上线的作品在10秒内即售罄。其中,作品《长生未央》的围观流量超过12万人次。
除了馆内的工作人员,社会力量也在为中国文字博物馆持续输出优质文创作品提供支持。从2017年开始,中国文字博物馆就已经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文化创意设计作品。目前,博物馆每三年举办一次汉字创意设计大赛。据张一帆介绍,包括今年爆火的甲骨文水浒扑克在内,博物馆许多爆款单品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比赛的获奖作品。
随着文创产品的热度不断攀升,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文创收入也在逐年增长。最近三年,博物馆文创收入逐年迈上新台阶:2022年约为30万元,2023年跃升至200万元,在2024年则达到500万元的历史新高。同时,博物馆每年都会推出上百款新品,至今已有上千款产品在售。
根据网店的消费数据和在实体店的观察,张一帆发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消费主力军是20—40岁的女性,消费目的主要是供子女学习相关知识。她相信,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创产品还将拥有更广阔的消费空间。
坚守一座博物馆的专业性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初期建设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牵头组织了近40人的专家队伍,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编写了知识文本。
“这些文本叠起来足有半米多高。”面对记者,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示部副主任杨军辉用手比划着。
2020年5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开工。此次工程由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亲自策划选题,并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和李国英、郑州大学教授李运富,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守安等领衔的国内顶级专家团队编撰文本,对新展览进行整体设计工作。面对如此严谨的设计流程,杨军辉说:“展览必须保证专业性,绝不能对游客产生错误引导。”
尤其在中小学教育方面,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安阳市多所学校建立了馆外教育基地。每年,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会定期前往合作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甲骨文知识入校宣讲活动。同时,博物馆还基于文字专业知识,指导合作学校设计校本课程。
以安阳的三官庙小学集团为例,据中国文字博物馆培训教育科副科长杨小玉介绍,博物馆会派出讲解员为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每学期不少于12次。馆方还会对学生进行讲解培训,培养“小小讲解员”。博物馆还编制了一套甲骨文韵律操,在该学校进行试点推广,并将其纳入研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种对专业性的坚守也延伸到了研学环节。杨小玉表示,安阳及周边市县的中小学都会选择到馆内开展研学活动,北京、山东、上海、天津等地也会组织青少年学生前来中国文字博物馆研学。
续建工程中建成的博文馆设立了专题陈列“字里乾坤”。该陈列以各类体验设施和体验项目为主,专为青少年设计,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
姜华认为,博物馆本身就是安阳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根据她的经验,无论是旅游团还是散客,安阳的几家博物馆都是行程中的重要一站。游客通常会先到市中心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再去殷墟博物馆参观具体文物,结合遗址了解商文明,这是典型的行程安排。
另一位在安阳担任地接导游的毛静表示,自2023年起,到安阳来的研学团数量迅速增加。家庭游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2024年殷墟博物馆落成后,这一增长趋势更为迅猛。
博物馆为安阳做了什么
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因安阳旅游爆火而获益的同时,也在反哺这座城市的更多普通人。
胡卫民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附近经营着一家餐馆。他说,平时店内顾客大多是本地人,但每到假期,游客数量会明显增多,其中大多数都来自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左良也表示,每到清明、“五一”等节假日,出租车的派单量就会大幅增加。她说,虽然平时接单量不多,但到了假期,完全可以从早到晚一直接单,而乘客的主要目的地正是包括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内的各大文博景区。
杨焱说,作为安阳城市中轴线的北端,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安阳的一张“明信片”。一些从京港澳高速自驾到安阳的游客告诉她,中国文字博物馆前的字坊是他们对安阳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同时,博物馆几名工作人员和胡卫民均表示,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文化休闲空间。
根据中国文字博物馆官网,该馆一期工程于2009年11月16日建成开放,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于2022年11月16日建成开放。两期工程共占地470亩,主要包括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等主体建筑和汉字公园。
因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存在,博物馆周边的房价相比其他区域高出约2000元/平方米。得益于后续工程的建成,博物馆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周边的地产商甚至将“临近汉字公园”作为卖点进行宣传。
近几年,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从安阳走出河南,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今年4月23日,为迎接第30届世界读书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在郑州地铁紫荆山站大厅启动了“甲骨传文,书香致远”快闪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读书打卡、甲骨文讲解、盲盒抽奖、歌舞快闪等。自1月24日起,一趟以“甲骨文中的家与国”为主题的地铁专列每天都会在郑州地铁一号线往返十余次。
从2012年开始,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汉字”巡展,展览在国内和国外同步推进。在国内,展览深入学校、社区、机关、军营和企业,共举办115场。该巡展分文物展和非文物展两种形式。文物展以馆藏百余件文物为支撑,与国内各省市区博物馆之间的文物交流展览,目前已在各省市博物馆展出19场。非文物展自2012年活动开展以来,已在国内外成功展出138场,其中国内展共96场。在国外,“汉字”巡展已进入27个国家,横跨四大洲,共举办展览42场。
杨军辉曾参加过博物馆的两次国外巡展。他说,在巡展的过程中,他能感受到当地人对汉字文化的热爱。此外,展览也成为海外华人华侨的聚集地。许多华人华侨会带着家人专程前来了解汉字和传统文化。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姜华、毛静、胡卫民、左良系化名)
记者田进 实习记者 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