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新规砍向“广告垄断”!出海开发者这三类操作立即停手

2025-05-09 10:15

对于出海开发者而言,Google Ads 是获取海外用户、拓展市场的重要渠道。然而,政策的变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4 月中旬,Google 对“不公平的优势”政策进行更新,此次调整将深刻影响出海开发者的广告投放策略与业务发展。

从模糊到清晰的边界划定

Google 此次“不公平的优势”政策更新,核心在于对广告投放规则的进一步细化,将原本模糊的限制变得清晰明确。在过去,旧政策仅仅笼统地禁止“利用 Google 广告网络在竞价中获得相对于其他参与者而言不公平的流量优势”,这种模糊的表述在实际执行中依赖人工审核,导致违规判定边界不清晰,开发者常常难以准确把握尺度。

而新政策则直击痛点,明确将“试图在单个广告位置中展示多个广告来宣传您的业务、应用或网站”列为典型违规行为。这一规定意味着,Google 将采用更为精准的算法监控,一旦发现同一广告主通过多个账户在同一关键词下投放广告,甚至覆盖搜索结果前几位,形成“垄断式流量拦截”,都将被认定为违规。例如,某出海游戏开发者为了提高曝光量,使用多个账号在同一热门游戏关键词下大量投放广告,占据搜索结果的前三位,这种行为在新政策下将被严格禁止。

Google 做出这样的调整,背后有着深层的生态平衡逻辑。一方面,防止头部开发者或企业通过“广告矩阵”等手段挤压中小开发者的曝光机会,确保竞价广告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另一方面,提升用户体验,避免用户在搜索过程中被同一品牌的大量广告重复轰炸,从而维护搜索结果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增强用户对 Google 广告系统的信任。

那些容易踩坑的行为

多账户广告矩阵的风险

多账户运营是许多出海开发者扩大广告覆盖面的常用手段,但在新政策下,却隐藏着巨大风险。以某工具类 App 为例,其通过 10 个子账号在同一关键词下密集投放广告,成功占据搜索页前 5 个广告位。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的推广方式,很快触发了 Google 的违规检测机制,最终导致所有关联账户连带封禁。

Google 的算法识别逻辑十分复杂,它会从广告素材的相似度、投放时间、竞价策略、IP 地址、支付信息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多个账户存在高度关联且有违规倾向,就会采取严厉措施。因此,开发者在运营多个账户时,必须避免关键词高度重叠,可采用“品牌词+竞品词+功能词”的分层策略,合理分配各账户的投放重点。同时,建立严格的账户权限分级体系,使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和 IP 地址管理子账户,降低被判定为关联违规的风险。

联属营销的合规雷区

联属营销(Affiliate)在出海推广中应用广泛,但新规下,品牌主需要承担更大的合规责任。如果联营渠道私自违规投放,比如未经授权使用品牌主的素材,却未声明合作关系,一旦被 Google 发现,品牌主将承担连带责任。例如,某电商出海品牌与多家联属营销渠道合作推广商品,其中部分渠道为了追求效果,擅自使用品牌主的独家图片和文案,且未标明“affiliate”标识,最终导致品牌主的 Google Ads 账户受到警告。

为应对这一风险,开发者在技术层面,可通过 UTM 参数追踪所有联营渠道流量,实时监控异常投放情况;在合同层面,要在联营协议中明确禁止多广告位投放等违规行为,并约定高额违约金;此外,还应要求联营渠道通过 Google 的 Affiliate 认证,确保其具备合规投放的资质。

动态搜索广告的滥用隐患

动态搜索广告(DSA)虽然能自动抓取页面生成广告,提高投放效率,但也存在滥用风险。由于其自动生成的特性,可能会导致同一页面多个变体广告同时展示,违反新政策规定。比如,某内容类应用在使用 DSA 时,因未及时管理,出现多个相似广告在同一搜索结果页展示的情况。

为防范此类问题,开发者应限制 DSA 的投放比例,建议不超过总广告预算的 30%,并定期检查自动生成的广告内容,及时删除重复或低质量素材。同时,利用工具优化素材质量,减少对广告数量的依赖,提升单个广告的竞争力。

7 天窗口期的应对策略

当开发者的广告投放行为触发违规时,Google 并非直接封禁账号,而是会先标记并触发 7 天警告期。在这 7 天内,开发者需要迅速删除违规广告,并完成整改,否则将面临账号永久封禁的严重后果。 

若开发者认为判定有误,进行申诉时,提供充分的证据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具体而言,需要准备详细的整改日志,记录违规广告的删除时间、修改内容;绘制关联账户关系图,清晰说明各子账户的权限分配和管理机制;提供联营渠道管控证据,包括联营协议、素材审核记录等;必要时,还可提供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广告投放合规性证明。

Google 的算法监控主要从广告位密度、账户关联性、用户行为信号三大维度展开。广告位密度方面,同一搜索页中同一主体的广告出现≥2 次即会触发预警;账户关联性通过 IP、支付信息、素材相似度等判定多账户是否属于同一主体;用户行为信号则关注广告点击率异常情况,如 CTR>15% 可能被判定为诱导点击。开发者需要了解这些监控维度,针对性地优化广告投放策略。

从防御到主动优化

在新政策环境下,开发者应将重心放在单广告位价值最大化上。采用 RSLA(响应式搜索广告),通过动态组合标题与描述,提升单一广告的覆盖关键词范围,提高广告的精准度和吸引力。同时,加强广告文案的 AB 测试,不断优化广告文案,提高点击率和转化率。此外,注重落地页优化,确保落地页内容与广告承诺一致,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从而提高广告的质量得分。

竞价策略方面,避免使用“尽可能多转化”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容易引发多广告位竞争,增加违规风险。建议改用“目标每次转化费用”模式,精准控制广告投放量,在保证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也可探索“目标广告支出回报率(ROAS)”策略,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建立完善的联属营销风控体系,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在合作前,对联营渠道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要求其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资质证明;合作过程中,所有投放素材必须通过品牌主审核,并添加“affiliate”标识进行备案;利用 UTM 参数实时监控流量来源,一旦发现异常投放,立即采取措施;制定详细的违规处理流程,确保在 7 天警告期内完成整改,将损失降到最低。

提前布局应对变化

未来,Google 广告政策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严格化的方向发展。AI 审核的深化应用是必然趋势,2025 年起,Google 很可能引入多模态 AI 模型(如 Gemini),从广告图文、落地页、用户行为序列等多个维度进行关联性分析,打击更为隐蔽的“软性垄断”行为。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检测广告中是否包含未授权的品牌标识,利用语义分析识别广告文案中的虚假宣传或误导性表述。

在生态位争夺方面,合规化竞争将促使开发者从“流量劫持”转向“用户体验优化”。开发者应加强内容营销,通过博客、视频等形式提供有价值的深度信息,提升品牌公信力;鼓励用户生成内容(UGC),增强用户粘性;积极布局私域流量,通过邮件营销、社群运营等方式建立自有用户池。

对于中小开发者而言,新政策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机会。政策对头部玩家的流量垄断限制,为中小开发者打开了新的发展窗口。中小开发者可聚焦长尾关键词,进行精准渗透;采用“微网红+效果广告”的混合获客模式,降低对单一渠道的依赖;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发 AI 驱动的广告优化工具,提升运营效率。

Google Ads“不公平的优势”政策更新是出海开发者必须重视的行业变化。只有深入理解政策内涵,及时调整广告投放策略,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才能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