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5-20 19:15
逛吃!逛吃!
逛吃指数,旨在观察城市消费活力,洞察消费趋势。从2019年以来,《经济观察报》连续推出了七期逛吃指数,从数据的洞察中,我们看到中国人消费图景的一个面相。我们把它叫作SAE(strolling and eating)指数,用以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这一次,我们将目光投射到历史文化街区,即老街上。
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期间,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其中,相当一部分游客是涌入了各种各样的老街。无论是春节长假、五一黄金周,各大城市的老街上,总是挤满了游客。一条知名的“老街”,就是城市的新“名片”,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或许,一座城市最质朴、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唯有漫步于老街的青石板上,轻抚老墙砖的纹理,方能于岁月的缝隙中寻觅到。
以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的老街为时空坐标,我们想去探查一下,什么样的老街人气爆棚?什么样的老街吸引八方来客?为此,经济观察报政研院联合高德地图旗下的高德云图推出最新一期的逛吃指数——《2025SAE逛吃指数之老街八方客》,来回答上述问题。
首先,我们的探查范围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25年2月以来公布的1132个历史文化街区,根据OTA平台用户对每个街区的打分,最终筛选出116个用户评分较高的历史文化街区,从游客数量、来源地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老街,感受城市的“烟火气”。
老街“沸腾”榜
如果单纯以老街在2025年4月26日0时起—5月5日24时这一时间段内的绝对人数为观察窗口。在我们考察的116个历史文化街区中,广州北京路是“五一”期间最为“沸腾”的老街,其游客数量达到182.6万人;成都大慈寺、上海南京西路紧随其后,其游客数量也超过了百万人。
我们发现,在最热闹排位前十的老街中,80%的街区都属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这些街区有的本身就是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有的则包含了知名的A级旅游景区。
广州的北京路全长1426米,是广州最古老的城市中轴线,承载着2200多年的历史底蕴。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遗迹,如南越王宫遗址、千年古道遗址、大佛寺等。与此同时,北京路的现代商业也十分发达,从潮流服饰到动漫周边,从特色小吃到精致餐厅,北京路应有尽有。
漫步在北京路,你可以看到古老的骑楼建筑与时尚的现代店铺并肩而立,也可以看到现代的咖啡馆与传统的茶馆相邻而设。作为广州地标的北京路,无论是白天的热闹喧嚣,还是夜晚的灯火辉煌,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除了广州北京路,其他几个热门老街也各具特色。成都大慈寺街区不仅有千年古刹,其周边更隐藏着诸多老街巷,太古里、春熙路等都坐落在此。
每当提及繁华的街道,上海的南京西路总是首屈一指,作为上海滩历史最悠久的道路之一,南京西路源于英国侨民的跑马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四大百货”相继开业,让上海的“十里洋场”享誉世界,而这条街至今仍是中国的商业地标。
需要指出的是,以绝对客流为考察维度,身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街区,势必是最为“热闹”的。这些上榜的街区,多数都是城市的开放型街区,也是所在城市最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它不仅在假期时吸引外来游客,平时也是市民的主要休闲空间,其人气自然是没的说。
在这一榜单中,上海和成都各有两条老街进入前十之列,可见两座城市均具有相当的城市能级和商业魅力,老街作为城市的商业核心区,也在假日里承载了游客和市民的休闲时光。其中,成都少城历史文化街区即为名声在外的“宽窄巷子”。
令人意外的是,大同作为普通地级市,一条老街也挤入前十位,也可见大同文旅的火爆程度。
既然人口众多的特大城市在人气榜上天然占优,那我们就看看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之外的城市,哪些老街人气最旺。
这次,“北国冰城”哈尔滨中央大街跳脱了出来,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的古老街道,形成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见证了哈尔滨的沧桑巨变,它不仅是冰城的标志性名片,更是中国首条步行街,这里的历史建筑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以及现代多种风格,仿佛是一本活生生的建筑史教科书。2025年“五一”假期,102.5万人的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一睹这条百年老街的风采。
2024年,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出圈,大同这座低调的宝藏城市被推至聚光灯下。大同广府角街区的核心区域东南邑,完好地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与老院落。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汇聚了各类艺术展馆、文化沙龙、特色美食以及风格各异的客栈民宿,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南宁的三街两巷在该榜中排位第三,其中“三街”指的是兴宁路、民生路和解放路三条步行街,“两巷”指的是金狮巷和银狮巷两条古巷。两条古巷的建筑大多为清末至民国初期建筑,这些老街巷里蕴藏着邕州古城的旧影。
三街两巷自 2018 年正式开街以后,借由系统地保护修缮,清代民居和骑楼建筑群得以重焕生机。百年前南洋华侨带回来的建筑智慧,把东西方的建筑特色融汇一处,迸发出别样的情调。据说,这里的两广风味的夜市小吃,最能抓住游客的肠胃。
哪里人挤人
游客络绎不绝,一些街区瞬间开启了“人从众”模式。究竟哪些老街最拥挤?我们也用数据盘了盘。我们用时间段内游客总人数除以街道面积,运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进行观察后发现,在这些繁华热闹的老街背后,还有一些隐秘的小众老街,被那些愿意慢下脚步、深入探索的旅行者所青睐。
数据显示,最拥挤的街区并非那些耳熟能详的热门景点,江西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意外地脱颖而出,其人口密度达到10人/平方米,超越上海外滩、南京西路这样的知名景点,荣登榜首。
踏入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喝江西茶、尝江西辣,欣赏一场音乐剧或脱口秀,这是在南昌最City的漫步路线。在古街深巷中,游客还可以体验非遗项目,赣发绣的细腻、洪洲茶艺的优雅、豫章刻瓷的精湛。
排在第二位的是云南昆明南强街街区,街道于清代初期,人口密度达8.4人/平方米。南强街是昆明市民的“深夜食堂”,更是游客们探寻云南风味的绝佳去处。这里汇聚了众多异域美食与地道的云南风味。漫步在南强街,翻浆豆腐让人回味无穷,美食与夜色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昆明夜景图。
从这两条密度最高的街区,我们可以感知这样的一个规律,这些老街多形成于明清时期,其街巷的肌理和尺度,还基本维持着原有的格局。南昌万寿宫街区形成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保留着“三街五巷”的街区风貌,包括45栋晚清赣派民居历史建筑。昆明南强街一带,在清朝初期驻军练武和举行阅兵仪式的地方,清朝中期逐渐演化为珠宝、首饰等交易场所,到百年前的1926年逐渐成形。
从明清时代传承和延续下来的老街区,街巷尺度一般较为窄小,因为当时的街道只通行马车和行人,街道往往是以“两辆马车可会车”的功能要求来规划的。因此,越“老”的老街,往往街巷越窄,而这样的尺度,其实是人们逛街游兴最舒适的尺度。
近代以来,当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街道的尺度不断加宽加大,城市就此大比例膨胀,向着更高更宽更大一路绝尘,在高楼、宽马路和大广场的比照之下,城市显得巍峨宏大,而人也就变得渺小了起来。
哪里“引力”强
其实,还有一些“隐秘”的老街,藏在人气增长榜中。
与2024年“五一”相比,这116个街区中增长最快的老街是武威文庙历史文化街区,同比增长144.73%;这条街建成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保持着庙学合一、文昌宫与孔庙和而不同的“三足鼎立”整体格局。难能可贵的是,这条街区保留了从明代至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是研究儒家文化和文昌文化内在关系的重要实例。
1927年的武威8级大地震,老街建筑群轰然倒塌,只留下断壁残垣。直到2020年,武威市政府启动修复工程,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原明清风格,街区内的儒学院于2024年9月重新开放,随之吸引了大批游客。
可以说,这个五一假期,是武威文庙老街以崭新的面貌第一次迎接五一,由此也引来了游客的激增。这个假期,武威市推出了免门票开放、免费停车以及免费乘坐公交车等吸引游客的措施,文庙街区还特别打造了“五一限定集市”,以此来攒人气。
其次,广州长洲岛历史文化街区、江西赣州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陕西宝鸡长乐塬街区、广东佛山梁园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比增长率也都在50%以上。我们发现,这些人气增长最快的街区,大多并非一个城市的地标性街区。因为重新开放或采取了有效地引流措施,这些地方便吸引了游客涌入。
在人气增长最快的老街TOP10排行榜中,广东省的街区占据了半席。其中,人气增长最快的是广州长洲岛历史文化街区。长洲岛街区以军事历史而著称,这里不仅是黄埔军校的所在地,而且还是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整体改造后,于2024年重新开放,提升改造后,这个片区不仅解决了交通不畅的问题,还成为一个主题文化街区。在黄埔军校剧场,游客还可以现场观看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剧《黄埔!黄埔!》。
在增长最快的街区中,佛山市以三条街独占鳌头。这得益于佛山市在五一期间策划并推出的超400项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涵盖音乐、非遗、演艺、赏花等多种体验,佛山大草地音乐节和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两场音乐会,吸引了巨量的客流,凭音乐会票享优惠。例如,作为清代岭南古典园林佛山梁园,采取了持音乐会门票享门票8折优惠,逢周六免费开放的措施。这些措施,都给老街增客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东华里曾是佛山“第一街”,保留着清代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2007年,佛山市禅城区启动了“佛山史上最大的三旧改造工程”,动迁9000户近3万居民,力图恢复这条老街的历史风貌。不料,改造和修缮工程居然迁延日久,围蔽了18年,《南方都市报》为此曾批评道:18年足以让孩童长成青年,却未能让一条市中心的国家级文物古街重焕新生。
直至2024年,这条老街终于逐步掀起了重光的面纱,也迎来了游客的热烈追捧。
年轻人Chill,中老年人更怀旧
当进一步洞察游客群体的到访行为时,我们也发现一些有趣的结论。18岁—44岁的年轻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以自然风景区为主、商业浓度较高的街区,他们在这些地方享受Chill感十足的时光。而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则更偏爱有着浓厚历史氛围的街区,他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历史的沉淀,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情怀。
在年轻游客最爱打卡的老街中,长沙太平街荣登榜首。近年来,长沙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旅游之城,而太平街作为长沙留存原有街巷格局最为完整的老街,成为外地游客必访之处。
“千年太平街,一部长沙史”。明清时期,太平街便是远近闻名的商业街。如今,漫步在太平老街,老商铺、老字号、名人故居鳞次栉比,地道的长沙特色小吃香气四溢,众多“网红”小店星罗棋布,成为拉动老街新消费活力的重要“引擎”。
长沙的另一条网红街区——潮宗街区,街如其名因“潮”出圈。这里不仅是网红打卡地,更是潮店的聚集地。网红书店、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中古店、潮牌服装店、文创商店……如繁星般点缀在街区的各个角落,为老街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的体验、多元的场景,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来探索和体验。在这里,年轻人可以尽情享受Chill感,无论是与朋友相聚,还是独自漫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惬意。
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更年轻的游客会发现,在“00后”千禧一代人群中,长沙太平街仍然高居榜首,武汉昙华林则排名第二,占比33.38%。
年轻人为何钟情于昙华林?这条老街同样妙处多多,其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步一景。游客可以乘坐最受欢迎的山顶小火车上山,小火车采用复古绿皮车厢设计,车票是一张“宋代银票”,上山的游客可以远眺黄鹤楼、龟山电视塔等武汉地标。下山后,游客还可以逛一逛特色市集,体验非遗漆扇制作、吹糖人、写扇面……这里还聚集了民宿、咖啡店、文创店等业态,让年轻人可以享受一整天的悠闲时光。
与年轻游客钟爱的“潮”街区不同,中老年游客最爱打卡的老街,则是台州天台县的中山东路。这里少了些时尚的喧嚣,多了份岁月沉淀下的宁静与质朴。
天台县中山东路保留着大量历史建筑,这些“花楼民居”呈口字形,近于北方的四合院,又多了一点锦绣江南的灵秀、纤巧和雅致,闪烁着儒、释、道共辉的天台山文化。在街巷深处,还藏匿着观音堂、祠堂等古楼,可以让文史爱好者尽发思古之幽情。
排名第二的是黄冈东坡赤壁,这条老街依托着“东坡赤壁”景区,景区内的留仙阁,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碑阁内的百余块石碑,刻满了苏东坡的书法。来黄州寻访苏东坡,是很多东坡迷的夙愿。当下,东坡热伴随宋史热经久不衰,年逾不惑的东坡迷们,想必都要到此来感应一回苏东坡旷达豪放的人生境界。
此外,绵阳报恩寺老街依托佛教文化遗产“报恩寺”,黄山歙县府衙老街依托“徽州古城”,都赢得了不俗的客流,这些街区都是以文化古迹为核心,给人以清秀隽永的观游体验。
这些老街大多不处于人口大都会,有的甚至是位于县级市和县城,但因其少了一些商业味道,多了些许清幽古韵,反而给人以闲适的观览体验。可见,当一条老街在复古上做足了功夫,同样能赢得游客的远来奔赴。
谁能招来八方客?
当一条老街声名远扬,它便成为八方来客心之所向,吸引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纷至沓来。此次的数据探查中,我们把一条老街吸引的外省游客的数量和广泛性,作为一个观察维度,来做一番比较。
在剔除掉本省游客后,我们发现,共有28条街区外省游客的占比高于本地游客。其中,福建厦门鼓浪屿是吸引外省游客最多的老街,外省游客占比达76.3%。其次,南京总统府街区、北京东华门大街分列第二、三名,外省游客占比分别为75%和74.3%。总体来看,能大量吸引外省游客的,几乎都是声名远扬、广为人知的老街区。
厦门鼓浪屿街区吸引众多外地游客的原因,除了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充满活力的商业街区外,还与原住民的减少密切相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鼓浪屿常住户籍居民6800人,空挂户7100人,外来人口7300人。随着旅游业成为鼓浪屿的主导产业,岛上的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已经濒临消失,原住民大量迁出。这也让很多游客忍不住吐槽,鼓浪屿的商业化太浓重了一些。
除了通过外省游客的占比来衡量一个街区的吸引力外,我们还引入了一个“标准差”的算法。以28条外省游客占比高于本地游客的街区为样本,通过计算这些街区外省游客占比的标准差,来评估一个街区对外省游客的吸引力的均衡度。标准差越小,说明该街区能吸引到的外省游客比例越均衡,即不同省份的游客数量相对接近,这表明,这些街区的吸引力较为广泛,能引来八方客。
我们认为,能引来八方客的街区,其实最能代表一个城市。当一个来客造访一座城,必然是从这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那条街逛起来,而这个街区,将有足够的丰富度和文化价值,而在这样的街区徜徉,也就领略了这个城市的风味。
从数据来看,在排名前十位的街区中,武汉昙华林的吸引力最为突出,青岛八大关和信号山竟然分列第二、三位。
武汉的昙华林街区,位于武昌的东北角,被沙湖、螃蟹岬、花园山、凤凰山等“一湖三山”环抱。这条老街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在1200多米长的街区,聚集了52处近百年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大都依山而建、伴丘而起,既有流行的情调,又有复古的体验,更有中西元素的融合。文史专家说,昙华林地区的历史建筑集中保存了武昌旧城的风貌,并真实展现出当时政治、经济、文教、民俗等多方面的信息,是探索武昌文脉和传承文明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因此,这样的老街沉淀了城市的过往,折射了城市的风韵,更显露出城市的个性。正如昙华林老街被网友形容的那样,是“武汉最容易出片的地方”。
同样,青岛的八大关和信号山,也都十分恰切地代表着青岛这座城市。在青岛的城市宣传片中,这些街区的景观是必选项。在青岛八大关区域内,有200多栋建筑囊括了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
此外,北京东交民巷、国子监、什刹海和东华门也都入围了前十位,从数据来看,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街区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京的游客天然具有四面八方的属性,这是北京作为首都的独特优势。
排在第六位的苏州怡园同样出众,这个老街区建于清代晚期,建成后便是江南名士的雅集之地。怡园的设计和建造吸收了诸多苏州古典园林的精华,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元素,使其在苏州园林中独树一帜,博得了闹中取静、小巧玲珑和博采众长的美誉。因此,在名园众多的姑苏城,怡园得到了游客的青睐,凡是要感受江南园林之美,怡园变成了必逛之所在。
在前十位中,丽江的束河古镇和大研古城等老街区的入围,则更凸显了丽江的文青圣地的独特性,大约每个人都有一趟必须成行的丽江梦。丽江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批以整座古城申遗的城市之一,大大提升了丽江在全球的知名度。
近几年,丽江市更成为热门旅居城市。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丽江、留在丽江,深度体验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里集齐了自然风光、历史底蕴和民族风情,在玉龙雪山脚下的束河街道街尾村,推开窗就能看到美丽的日照金山景观。
如今,丽江已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社区,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在此旅居,共同塑造了一种游离于都市生活之外的慢生活。丽江的两条老街,没有将历史文化过度集中于某一处景点,而是将文化元素融入整个街区乃至城市中,使其成为一种“活”的文化,而非单纯的“展陈”文化。因此,这种类型的街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从高德云图获取的信息看,老街不再是城市里被遗忘的角落,而是城市的新“名片”,不仅吸引着八方来客,也承载着千商万户。在老街的更新中,不少老街在保护与开发中找到了平衡,老街的居民在文旅热潮中获得了商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体来看,这些游人如织的老街区,多了南方城市的倩影,少了北方城市的声量,这也符合当下人口集聚的大趋势。
我们说,一个城市的年轮,总是沉淀于老街巷中。一个随时代进取的城市,必然会孕育新街的潮流,也必然酿出老街的醇香。有时候,二者会巧妙地发生化学反应,老街会包容那些新奇的元素,而新人也会寄居在那些老街,彼此共生共融。
作为城市管理者,或许应该多一重思考。是老街韵味不够足?还是老街商业不丰富?抑或我们在老街的开发保护上,有太多的遗憾和失当,丧失了焕新城市文脉的机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全国划定的历史文化街区达1200多片。当老街热了起来,旅游经济也跟着老街热了起来。于是,很多城市都在积极申报历史文化街区,也有一些城市在想方设法“复古”,甚至不惜拆掉新建筑,复原老街区。
曾记否,我们的城市都实施过不同程度的大拆大建,那个时候,“老的”和“旧的”,常常被认为不合时宜和影响市容,摩天大楼、宽马路和大广场才是现代化的象征。
中国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运动,迅速造就了“千城一面”,当一个城市没有了可触摸的历史,其面貌一定是乏味的,群楼广厦缺少了城市个性,自然也无法安放乡愁。这或许是“老街”快速兴起的隐衷:人们快速进城,享受着都市生活,也快速厌倦了水泥森林的快节奏。
因此,这些有幸被保留下来的老街区、老胡同、老里弄,既留住了“烟火气”,又宛如城市的“记忆库”,它们仿佛一罐老酒,年份越久,味道愈醇,细细品之,回甘良久。
当人们逛吃那些老街,或许是这个时代城市化狂飙的集体逆反,那些老街里的老味道、老技艺,就是我们被时代快车落下的生活原味。
五一假期欢乐结束,端午假期须臾即来。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不仅为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划者提供一些参考,也为每一个热爱城市、热爱生活的人提供一份指南。
设计排版 | 张萧
图片来源丨东方IC、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