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近期多部门密集出台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生态体系。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协同发力,通过优化融资环境、创新金融工具、完善市场机制等多重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要着力提升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一方面,人民银行已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提升至8000亿元,并将再贷款利率下调至1.5%,通过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目前已有约100家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2500亿元。朱鹤新强调,要培育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协作,形成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
在资本市场支持方面,证监会持续优化科技企业上市环境。证监会首席风险官严伯进介绍,将实施更加灵活精准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重点措施包括: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加大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上市支持力度;稳妥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案例落地;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等。
金融监管总局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表示,正在推进科技金融四项试点工作。其中,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已扩大至全国18个城市及其所在省份,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将批复第三批600亿元规模。这些试点旨在为科技企业引入更多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指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的实施,建立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安排。重点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科技领军企业、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等的融资支持,创设更有突破性的科技金融政策工具。
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将有效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表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突破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短板,更能为提升创新资本供给、服务企业成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基础。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我国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多部门协同推进的科技金融改革,正在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通道,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本网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