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来,创新药行业利好不断。随着创新药公司对外授权交易额屡创新高,催化二级市场创新药板块震荡走强。创新药赛道的投资热度不断攀升,一场关乎产业价值的深度重估已然开启。
在这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投资浪潮中,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表现尤为亮眼。溯其本源,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究竟是如何在创新药浪潮中把握投资机遇的?让我们深入探究华安基金医药投资的制胜之道。
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多维共振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迎来高光时刻。据统计,2024年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和首付款分别为523亿美元和41亿美元,双双刷新历史纪录。进入2025年,大额BD交易依旧频繁。仅5月,就至少有6家国内创新药企对外官宣了BD交易订单。截至5月27日,今年内国产创新药BD总金额已高达455亿美元,首付款达22亿美元,全年交易金额极有可能再创新高。
这些大额交易的达成,表明海外药企对国产创新药研发管线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对国内创新药企来说,BD交易不仅能提供可观的资金支持,缓解研发投入压力,还能通过合作方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推动创新药的全球化布局。
BD交易正成为国内创新药企国际化进程的关键突破口。在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海外授权)交易已有41起,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这一数字已逼近2023年全年交易规模。更值得关注的是,从产品角度来看,众多创新药企的产品在海外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成果。
此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创新药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譬如,6月13日,重要会议提出,“支持医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6月16日,《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到“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举措。
近期券商发布的研报亦显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
在华安医药生物基金经理桑翔宇看来,今年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了多维共振。首先是政策端医保局给予了创新药最大的支持,首发定价松绑、现金回款改善;其次,供给端中国在ADC、双抗等领域逐步实现了对于欧美的弯道超车,海外MNC蜂拥而至抢购中国资产;最后,报表端多数龙头企业迎来盈亏平衡拐点,高收入增速未来会确定性带动利润端加速提升。桑翔宇将创新药类比此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崛起,认为创新药仍处于产业加速向上的周期。
以专业合力捕捉投资机遇
中国创新药迈入新发展阶段,资本市场对创新药的投资热情显著高涨。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30日,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平均值分别为5.75%、5.85%,其中医药主题基金是领涨先锋:纳入统计的47只医药医疗健康行业股票型基金(A类)年内净值增长率平均值为21.96%,纳入统计的90只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偏股型基金(A类) 年内净值增长率平均值达23.94%。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业绩表现居前的医药主题基金中,多只产品来自同一家基金公司,即华安基金——其旗下华安医药生物、华安医疗创新、华安健康主题、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等医药基金表现亮眼,展现了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完善的产品布局和专业的协同作战能力。
具体来看,桑翔宇管理的华安医药生物成立于去年12月25日,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三生制药、泽璟制药-U、信达生物、康方生物、一品红、科伦博泰生物-B、新诺威、科兴制药、奥赛康、荣昌生物。
回顾过去几个月来的操作,基金经理桑翔宇表示,能够把握到创新药板块的投资机会,主要是对医药产业多年来的持续跟踪,以及对投资时点的把握。
据了解,桑翔宇拥有生物工程+经济学复合背景,2016年入行至今,持续深耕医药投资领域,完整经历过医药的周期,善于把握行业景气趋势性机会。
桑翔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早在华安医药生物基金发行时,他就对今年的医药行情有较为清晰的判断。在他看来,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下跌后,医药行业在2025年有望迎来确定性的复苏行情。他积极推动产品的发行,在产品成立后果断入场,把握住了今年以来的行情。与此同时,桑翔宇还具备很强的风控意识,考虑到当前行情节奏演绎较快,他通过细分结构再平衡,力争控制回撤。
华安医疗创新和华安健康主题由医药赛道资深基金经理刘潇管理,以华安健康主题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持仓囊括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中创新药、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
刘潇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专业主攻的是医药政策与医药经济,入行后专注于医药行业的研究,历经了医药赛道的牛熊转换考验。她擅长从中观层面出发,注重医药行业整体趋势和各子行业的产业脉络,结合对于经济和政策的理解,顺应产业逻辑下精选子行业并持续跟踪,长期专注医药行业中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两条主线。与此同时,刘潇非常注重一线调研和跟踪,通过实地调研、产业链验证企业的竞争壁垒与成长持续性。
除主动权益产品外,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基金年内亦斩获不菲的收益。作为QDII基金,该产品可投资部分未入“港股通”医药成分股,对于2025港股IPO大年,具有较大投资优势。
以坚实投研底座为锚
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的亮眼业绩,并非单一产品的偶然爆发,而是专业化团队+全链条产品矩阵协同发力的必然结果。
以坚实的投研底座为锚,方能在产业浪潮中稳舵前行。作为“老五家”公募基金之一,华安基金一直深耕科技投资,在数字经济与硬科技双轮驱动的时代,公司已构建起全面覆盖产业链、融合量化与基本面研究的立体化科技投资体系,打造了一支兼具产业学术背景与实战投研能力的专业团队。
华安基金对投研人才的培养极为严格,多数需经历长期的专业锤炼才能晋升为基金经理。这种高标准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了团队成员具备扎实的产业认知和投资能力。公司中心化研究平台+多元化投资团队模式,构建了以人为本、共享共赢的实力型投研平台。
医药行业因其细分赛道多元、产业分化显著的特点,对投研团队提出了极高要求。在这场创新药投资“中,华安基金凭借坚实的"投研底座"实现突围。
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依靠公司体系化投研平台赋能,将投研团队分组化、产品特征风格化、投研平台连接化,通过团队分工协作以避免个人“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又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专业特长。团队以“政策+技术+全球化”三维框架为锚,既能在创新药爆发期捕捉阿尔法收益,亦能通过跨市场、跨资产配置抵御波动。桑翔宇的“预期差挖掘”、刘潇的“消费+医药融合”、倪斌的“精细化管理”,共同构成了差异化的竞争力矩阵。
随着全球医药产业链向中国转移加速,以及老龄化社会对医疗需求的持续释放,创新药和AI医疗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依靠公司体系化投研平台和独具特色的投资框架,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既能精准捕捉行业上升期的超额收益机会,又能凭借跨资产布局平抑市场波动,成为布局医药长牛赛道的优质选择。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能预示未来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本基金属股票指数基金,预期风险与收益水平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