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7月22日发布的《2025个人可持续投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全球高净值投资者正在加速拥抱转型投资。这份覆盖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阿联酋等8个主要市场、1600名投资者的调研显示,8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愿意投资致力于减少碳排放的企业,这一比例首次超越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的可持续投资(83%)。值得注意的是,59%的投资者对转型投资“非常有兴趣”,较可持续投资(49%)高出10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偏好的显著转变。
渣打银行财富方案、存款和房贷业务全球主管兼首席客户官尚明洋(Samir Subberwal)表示:“多年来,我们持续发布个人可持续投资调研报告,探讨了一系列投资机会并将可持续投资作为关键的关注领域。今年,我们继续看到富裕群体对可持续投资有强烈的兴趣,对转型投资的关注日益增长并愿意进一步了解。”
转型投资成为主流选择
《报告》显示,转型投资旨在支持和推动迈向低碳经济的转变。此类投资包括投资于来自航运、农业或钢铁等高碳排放或难以减排行业的公司,同时这些公司已经制定了可靠的减碳计划,并将业务与净零排放路线图保持一致。这也可以帮助企业开发面向未来的商业模式,在实现长期增长和回报的同时建设低碳经济。转型投资是可持续投资的一部分。可持续投资的范围较广,包含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的投资。
调研数据显示,转型投资正在全球主要市场获得广泛认可。在接受调查的八个市场中,转型投资的受欢迎程度均超过80%,其中印度(93%)、马来西亚(91%)、和新加坡(91%)位列前三。
《报告》特别揭示了中国内地市场的突出表现:84%的投资者对转型投资持积极态度。从投资组合来看,目前中国内地投资者的可持续投资配置为26%,而他们计划将这一比例调高到38%,是受访市场中预计增幅较高的市场之一。同时,中国内地市场也是较重视可信转型计划的市场之一,将近九成的受访者愿意投资具有可信转型计划的公司。此外,与其它市场相比,更多中国内地投资者认为转型投资的高风险是进行转型投资的主要挑战,超过半数的投资者也认为缺乏基准是主要担忧之一。
女性与年轻群体对转型投资更感兴趣
《报告》揭示,女性和年轻投资者正成为推动转型投资发展的主要力量。数据显示,77%的女性投资者对转型投资表示兴趣,显著高于男性的56%。在可持续投资领域,女性投资者的兴趣度(70%)同样大幅领先于男性(46%)。
年龄维度上的差异同样明显。在25—39岁的“下一代高净值人群”中,66%的受访者对转型投资持积极态度,较年长群体(54%)高出12个百分点。这种代际差异反映出年轻一代投资者更倾向于将价值观与财富增长相结合,同时也显示出他们对气候危机紧迫性的更强认知。
然而,报告也指出当前市场存在显著的知识鸿沟。仅有15%的投资者能在无提示情况下准确定义转型投资,约67%的受访者联想到的只是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投资。其余的投资者则认为转型投资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例如借助市场机遇进行业务转型。这组数据也符合调研组目前所观察到的现象:转型投资还处在初期阶段,而“转型”这个词汇对每一名投资者来说都有不同的含义。
不过,当调研组向受访者介绍转型投资定义之后,87%的投资者对这一概念表示有兴趣。这意味着他们是能够理解这一概念,并希望获得更多相关资讯。
风险与机遇并存,可信计划成关键
目前的研究指出,要有效实现转型需要巨额融资。如果要实现国际能源机构提出的2050年净零排放方案,需要在电力、交通和建筑等六个关键领域投入超过125万亿美元。当中,私人投资者的资金贡献预计为70%,这因此为投资者带来了许多机会。
由于个人投资者目前已经投资于这些行业,他们能在转型投资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调研组发现,超过三成的投资者如今将资金分配在高排放行业,例如房地产(34%)、石油和天然气(32%),以及汽车制造(31%)。
尽管投资者对转型投资有强烈兴趣,但在动员资金方面面临一些挑战。50%的受访投资者表示,转型投资可能具有较高风险,而46%的投资者认为,缺乏比较基准是第二大挑战。他们还指出这类型投资可能带来低回报(44%),以及投资可能是一种“漂绿”形式(42%),此外,还有35%的投资者不确信投资能实现实质性结果。
这份报告揭示的不仅是投资偏好的变化,更是全球经济范式的转型。当资本开始大规模流向低碳领域时,其意义远超金融市场本身。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正从外部约束转变为内生动力。中国市场的表现预示着新兴经济体在绿色金融时代的独特优势,而年轻一代的投资选择则展现出未来经济的主导力量。然而,要将这种投资热情转化为真正的环境效益,仍需解决标准制定、透明度提升和风险管控等关键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转型投资不仅是一种资产配置选择,更是塑造未来经济形态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