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停产:是环评加码还是政策“收网”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8-12 18:46

8月11日,宁德时代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确认,枧下窝矿区采矿作业已暂停:因公司在宜春项目的采矿许可证于8月9日到期,目前正按相关规定尽快办理采矿证延续申请,待获批后将尽早恢复生产。此前有报道称,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采矿端已于8月9日12时停产,且短期内无复产计划。

枧下窝矿位于宜春,是宁德时代最大的锂云母矿,在国内锂云母矿中规模也居首位。该矿区资源储量达96025万吨,伴生锂金属氧化物约266万吨,平均氧化锂品位0.27%,折合碳酸锂当量约657万吨。2022年8月,宁德时代宣布取得枧下窝矿采矿权。其一期项目于2023年年中达产,年产碳酸锂约4.2万吨,占国内锂云母产能的20%。不过,今年8月9日该采矿权到期。

按照规定,采矿证延续申请需在到期前30日向宜春市自然资源局提交。若期限内行政机关未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则视为准予延续。宁德时代管理层在7月30日的半年报业绩解读会上表示,公司已按规定向宜春市自然资源局提交了采矿权续期申请材料,省、市级相关部门确认收件,且认定材料要件齐全、内容完整。

在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枧下窝矿区仍停产,这引发了广泛关注。 8月12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致电宜春市自然资源局秘书处,对方表示目前没有对外公布的信息,如需了解更多建议联系宁德时代或奉新县政府。记者提到宁德时代表示已提交材料到宜春市自然资源局,对方表示具体情况不清楚。奉新县自然资源局表示,目前没有可以对外公布的消息。对于停产原因,宁德时代方面表示,暂无更多信息透露。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认为,这可能与当地环评有关。“江西宜春的锂矿一直在整顿和治理,现在环保手续要求非常严格。”于清教指出,锂矿在宜春主要是环保问题,涉及环境污染以及个体户非法采矿等问题,且不光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国轩高科等企业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也有观点认为,该矿区停产标志着政府收紧了矿山开采政策,通过规范矿权审核,遏制锂资源领域的“内卷”。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叶正平表示:“锂资源市场持续陷入价格战,内卷严重,国家正从这一方面进行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7月中旬,宜春市自然资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当地8家涉锂矿山企业编制储量核实报告,并在9月30日前完成,宁德时代旗下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有限公司位列其中。这8家矿山几乎涵盖了江西地区全部在产的云母资源。

此外,7月17日,藏格矿业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藏格钾肥收到海西州自然资源局、海西州盐湖管理局下发的《关于责令立即停止锂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通知》,被要求立即停止违规开采行为并整改,完善锂资源合法手续,待手续合法合规后申请复产,获批后方可恢复生产。藏格锂业已按要求停产。

近几年碳酸锂价格上演了“过山车”式的行情,已从2022年约60万元/吨的峰值急剧下跌。截至8月8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均价为7.19万元/吨。

价格的暴跌使许多矿产开采企业陷入亏损。以宁德时代为例,于清教称:“宁德时代获取枧下窝矿时成本偏高,在15万一25万元/吨之间。当时国家监管对小矿主的无序开采进行整顿和清退,宁德时代等企业高位接盘。且宜春的钽铌矿锂含量较低,现在很大一部分锂矿还需从澳大利亚西部进口,海运费用加上开采成本较高,导致总体亏损严重。现在许多企业开始清掉一些矿山,尤其是很多国外的矿山都关停了。”

基于枧下窝矿碳酸锂产量的占比较大,其停产消息引发了市场对锂资源供应收缩的强烈预期。8月11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全线涨停,主力合约涨幅达8%,报81000元/吨。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盛新锂能、江特电机等A股锂矿股股价集体涨停,港股赣锋锂业、天齐锂业股价涨幅分别达18.42%和15.6%,澳洲锂矿股也跟随上涨。

据财通证券研报,此次江西多个锂矿或因矿证审批流程面临停产可能,每月或导致7000吨—8000吨碳酸锂当量受到影响。瓷土矿转锂土矿对应税率提高将大幅增加成本,叠加9—11月传统旺季供需偏紧,多重因素推高了碳酸锂价格。天风证券也认为,此次宁德锂矿争议落地,对江西地区后续类似问题有代表性意义,碳酸锂供给收缩预期加剧,或迎来价值重估。

也有观点认为这对行业影响不大,对碳酸锂价格的推动空间有限。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当前碳酸锂上游矿端对外依存度较高,2024年我国锂辉石冶炼所需矿石进口依存度高达87%。另一方面,目前枧下窝矿区可能只是暂时整顿,问题解决后采矿证续期成功,供应有望很快恢复。基于此,于清教认为此次市场过度反应更像是游资在炒作。

数据显示,8月12日,碳酸锂开盘继续大涨,涨幅近10%,最高触及88840元/吨。但相关个股股价没有跟随大涨,而是在8月11日的大涨之后回调,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股价均出现下跌。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汽车与出行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对新能源、自主品牌及新出行关注较多,擅长深入报道及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