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切入五菱,尚界之外的另一场布局

2025-08-12 18:47

经观感知

华为与上汽通用五菱的合作,正在中国智能驾驶市场打开新的价格带。

近期,在一次媒体活动中,五菱技术高管透露,双方的联合项目将在年内带着车、带着产品与市场见面。

据媒体猜测,这一项目大概率采用华为的HI模式,即Huawei Inside的深度合作形态,而非单纯的零部件供货。此前已有报道指出,宝骏品牌规划一款定价约15万元的新SUV,将搭载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并有可能配备激光雷达和无图城市NCA功能。

这一方案如果落地,将是华为第一次将其高阶智驾能力推入20万元以下的市场区间。

这一动作的背后,是上汽集团在不同价格带同步展开的双线布局。早在今年初,上汽已与华为共建全新品牌“尚界”,合作范围覆盖智能座舱、智驾系统、制造与销售,首款车型计划在秋季亮相,定位15万至20万元的中高端纯电市场。

尚界的角色是为上汽补齐中高端新能源领域的品牌短板,而五菱与华为合作的潜在目标,则是把华为的高阶智驾下探至更低价格带,实现覆盖面的扩大。

对于上汽通用五菱而言,这意味着品牌的又一次跃迁。五菱旗下的宝骏品牌,近年来已在悦也、云朵、享境等车型上尝试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普及到10万元级别,通过纯视觉算法与轻量化算力降低成本。

这套技术路线的关键供应商是卓驭科技,由大疆车载在独立运营后更名而来。卓驭依托大疆在视觉算法、飞行器避障和成本控制方面的积累,推出了成行平台,以7个摄像头和100TOPS的算力实现无图城市领航和高速领航功能,先后落地在宝骏KiWi EV、云海等车型上。

然而,这种以低成本推广高阶智驾的策略,在销量上并未形成爆款效应。宝骏云海上市至今,累计销量不足两万辆,享境仍处于市场爬坡阶段。

一旦宝骏的中高配车型引入华为ADS方案,卓驭的产品有可能更多地被配置到价格更低的五菱红标车型上。这种供应链的分层安排有助于保持技术路径的多样性,但也意味着卓驭在高端化进程中的位置被削弱。

华为的HI模式不仅输出软硬件方案,还会深度参与系统架构与持续升级,具备更强的品牌心智和市场拉动力,这对价格敏感但渴望高配的用户群有天然吸引力。

在上汽集团的整体盘面上,尚界与五菱—华为项目形成价格带的内部分层。中高端市场通过尚界强化品牌溢价,低价位市场通过五菱项目提升高阶智驾的渗透率,二者共同摊薄硬件与算力的成本曲线,并在集团内部形成技术栈的规模化复用。这种布局在竞争激烈、价格不断下探的智驾市场,既是成本控制的手段,也是防守品牌份额的策略。

对华为而言,这既是一次成本与供应链能力的检验,也是拓展规模的窗口期。HI模式在20万元以上市场已经验证了体验与稳定性,进入15万元区间,将直接面对硬件成本、量产爬坡和服务体系的综合挑战。

如果这一价格带能够稳定输出用户认可的产品体验,将显著提升华为在车企合作中的议价力,并加快其在智能驾驶普及化进程中的步伐。

对于卓驭而言,挑战在于如何将纯视觉与端到端算法的工程优势转化为稳定的市场规模。在更强品牌、更多资源和更大规模效应的竞争者进入后,仅凭技术路径的独特性已难以守住核心市场位置。

中国智能驾驶的价格分层正在被重绘,谁能在15万元价格带上实现成本、体验与规模的平衡,谁就可能在下一阶段的Tier 1竞争格局中占据更高的优先级。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