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走孩子方向盘的父母,正在制造精神瘫痪的一代

2025-08-17 09:21

简简周说

“妈妈我头疼”,六年级女孩近一个月来,每天放学回家都说头晕、头疼,浑身没力气,连作业都写不动。

刚开始,妈妈觉得她是为了逃避学习,所以装病,但带她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生理上的问题,这才意识到,孩子是情绪出状况了。关键,这不是个例。

即便是看起来还在按部就班、正常上学的孩子,大部分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感到厌烦、学不进去的问题。

国内科研机构对全国30多万中小学生的一项调研显示,孩子们普遍存在“四无”现象:


  • 学习无动力,厌学情绪重

很多人觉得,孩子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所以厌学,但现实是,很多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也有强烈的厌学情绪。


  • 沉迷游戏、社交媒体,对真实世界无感

越来越多的孩子与真实世界断联,整天躲在虚拟世界里,以逃避繁重的学业和现实的困境。


  • 缺乏真实社交的能力

在现实世界里缺乏社交、沟通的能力,习惯在网络上找朋友,沉迷追星、二次元,热衷于集卡牌、手办。


  • 对生命没有价值感和意义感

很多孩子现实感很弱,经常感觉孤独、空虚,没有价值感和意义感,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生活没有信心和期待。

更让人担心的是,还有将近70%的家长仍在重复“致命操作”:当孩子说方向盘太重握不住时,我们却抢过操纵杆,猛踩油门。

社会压力大,教育太卷,这些确实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但根本原因是,我们都太强调“正确”和“应该”,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探索和内在动力。

举个例子。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辆汽车,很多父母是一直坐在驾驶座上,替孩子开车的。

原因是“大人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都多”,担心孩子自己开不好,会走错方向。

这对父母来说的确会更有安全感,但对孩子来说,连犯错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他只会感受到“事情完全不在我掌控”的不安和无力。

年复一年,孩子没学会开车,父母也放不开手。

孩子还会觉得,开车这事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反正有爸妈在呢,我也没啥价值,干脆睡觉好了。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生生抢下了孩子对自己人生的主导权而不自知,却还在怪他,不懂珍惜,不识好歹。

可站在孩子的角度,既然我的人生都与我无关,我干嘛还要上心,干嘛还要努力。

被长期关在笼中的雏鹰,会在羽翼丰满后,忘记如何扇动翅膀。

这种长期的“空心化”,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那些从未掌控过自己人生的孩子,终将学会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寻找失控的刺激,在追星群里汲取被剥夺的认同感。

孩子需要机会,去尝试主导,去学习自我负责,所以,在安全范围内,要允许孩子撞南墙。

只有减少对孩子成长的过度干扰,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好、更有力量,也更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