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8-17 18:01
1,2025年前7个月山东外贸总量同比增长7.3%
济南海关、青岛海关8月11日联合发布消息:今年前7个月,山东进出口实现2.04万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1.24万亿元,增长6.6%;进口7932亿元,增长8.5%。在前五大外贸省市中,山东进出口增速排名第一。
从贸易方式上看,今年前七个月,山东一般贸易进出口1.34万亿元,增长8%,占65.7%。同期,保税物流进出口3424.4亿元,增长6.7%,占16.8%;加工贸易进出口2977.7亿元,增长7.3%,占14.6%。
从贸易主体看,今年前七个月,山东民营企业进出口1.55万亿元,增长8.5%,占75.9%,提升0.9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1834.3亿元,增长12.2%,占9%。
提示:作为沿海开放大省,山东外贸如何,不仅事关山东,更事关区域经济振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山东努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在全球贸易“风浪四起”的背景下,山东外贸表现出强劲“韧性”。
2,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15日在烟台举办
2025年8月14日,记者从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15日至17日在山东烟台举办。本届博览会以“发展清洁能源・共享低碳未来”为主题,由山东省贸促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
本届博览会设置了五大专业展区,分别为氢能产业展区,锂电与风光储充产业展区,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与构网型设备展区,新型动力系统技术及装备展区,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节能技术及装备、智慧能源技术展区,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
目前,本届博览会已吸引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6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参展。同期还将举办多场专业论坛,包括2025风能与海上能源开发建设发展论坛、2025光伏产业与储能高质量发展论坛等,预计汇聚1500余名行业精英,搭建起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平台。
提示:当前,山东正以能源结构转型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本届博览会紧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目标,聚焦清洁能源投资消纳、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新型装备创新培育三大任务,促进政策、技术、资本的深度融合,为山东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助力。
3,烟台举办2025人才周活动
8月12日,2025烟台人才周暨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启动。十余位中外院士领衔,80余所高校代表、200余位专家人才参会,共商人才发展大计、共话创新创业梦想。
本次大会发布了《烟台市人才放权赋能改革“十条政策措施”》。其中,对顶尖人才实行政策定制支持,16条产业链头部企业拟引进院士团队的,赋予“一事一议”政策定制权,企业可自主定制支持政策;对企业在省外设立的人才飞地,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博士,可视同在烟工作,享受烟台市青年人才生活补贴政策,在烟新购商品住房的,可继续享受烟台市青年人才购房补贴政策。
烟台市科技局局长李杰现场发布烟台市“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单。涵盖石化及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烟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姜瑞发布了烟台市高层次人才需求榜单,共需求各类高层次人才841人,其中,海内外博士561人,博士后200人,产业领军人才64人,实验室与企业共引共用博士16人,涵盖多个层次与领域,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提示:作为北方首个GDP破万亿的地级市,烟台已连续15年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计划,人才政策历经三轮升级,形成了覆盖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4,2025第三届山东(沂水)食品博览会成功举办
8月15日,以“有食有味・食尚沂水”为主题的2025第三届山东(沂水)食品博览会在山东临沂市沂水县举办。
本届展会设置6大特色展区,涵盖休闲食品、酒水饮料、食品礼盒、特色农产品、食品包装机械、直播电商、文创非遗等7大品类,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近400家优质企业参展,全国大流通渠道商、大型商超、零食系统折扣店、私域直播机构、供应链企业等到场,打造了一场集商贸对接、文化交流与美食品鉴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产业盛宴。
据沂水县委书记刘铭介绍,沂水食品产业历经四十载,已从“小作坊”成长为“大集群”。全县现有食品加工企业67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加工食品600余万吨,产品涵盖33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去年实现产值239.2亿元。细分领域优势明显,淀粉糖产量占全国的10%,酶制剂产品居民族酶工业第一,沙琪玛占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豆奶粉产能占据国内半壁江山。
提示:近年来,沂水深耕食品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从“中国食品城”发展到“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目前已形成精细化工、生物制造2条标志性产业链和休闲健康食品、智能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向新向绿向未来。
5,青岛港完成首单船用甲醇加注业务
8月14日,“中远海运康乃馨”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79#泊位顺利完成210吨甲醇加注作业,这是青岛港成功落地的首单船用甲醇加注业务,标志着青岛港成为同时具备生物燃料、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
当前,全球港航业正积极探索清洁燃料的加速应用路径,甲醇作为国际航行船舶低碳转型的替代燃料,已成为行业“新选择”,与传统燃油相比,甲醇燃烧时基本不产生硫氧化物(SOx),并且能够大幅减少氮氧化物(NOx)与颗粒物(PM)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此举标志着青岛港成为同时具备生物燃料、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绿色能源加注再上新台阶,绿色船燃供应进一步畅通,也充分展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与高效的协同运营体系。
提示:山东港口计划逐步在山东全域提供甲醇、LNG、液氨等全品类绿色替代能源加注服务,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绿色船燃加注枢纽,持续完善绿色替代能源加注服务网络,为加快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贡献更多力量。
6,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TIR跨境通道正式开通
8月14日,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TIR跨境通道正式开通。未来,该通道将聚焦跨境电商业务,探索拓展“TIR+跨境电商”新业态,为“丝路电商”综服基地提供高效物流支撑,助推上合组织国家间互联互通与经贸往来。
TIR国际公路运输作为“第四物流通道”,相较于航空、铁路运输,具备对基础设施依赖小、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等特点,正逐步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物流保障。
传化上合(青岛)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招商运营总监梁天潇介绍,TIR是在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基础上建立的跨境公路物流模式,凭借统一的国际担保系统,可在全球78个缔约国之间实现跨境运输“一次申报、一车直达”。
提示: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开通中俄、中吉乌、中哈、中白4条TIR国际道路线路,初步构建了国际公路运输的区域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