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港交所网站披露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发睿能”)递交的IPO申请,英发睿能主营光伏电池片,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公司在四川宜宾、绵阳、安徽天长,以及印度尼西亚拥有四个生产基地。
招股书披露,2022年,英发睿能的产能主要包括P型PERC电池片5.7GW年产能。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的产能主要包括N型TOPCon电池片32.7GW年产能。公司表示,目前其产能均已转换为市场主流的182mm型号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在光伏产业新城四川宜宾布局了较大规模的N型TOPCon产能电池片产能,充分利用宜宾的光伏集群效应及区域资源,与同样在宜宾开展业务的产业链上下游厂商深度协同。
此外,英发睿能2024年还在印度尼西亚设立了首个海外制造基地,定位为辐射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的重要枢纽,公司希望这一布局不仅能降低物流成本,还可通过贴近东南亚新兴市场,增强了应对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能力。据市场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英发睿能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据招股书介绍,2022年6月,英发睿能开始建设在宜宾的生产基地,成为首批入驻的光伏企业。在宜宾市政府的推动下,当地已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集群,构建了从硅料、硅棒、切片到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的全产业链条。宜宾的区域优势包括地水运发达,水电成本低,平均生产电价低于东部地区。在耗电量较大的光伏行业。电价优势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厂商的竞争优势。公司与同样位于宜宾的上下游厂商深度协同,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同时依托当地优异的自然资源,有效控制了成本。
近年来光伏行业出现结构性过剩,光伏各环节产品价格也持续在低位徘徊,在此背景下英发睿能业绩出现较大波动。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英发睿能营收分别为56.43亿元、104.94亿元和43.59亿元,2025年前四个月录得营收24.08亿元。2023年到2024年,公司营收大幅下滑58.5%,主要系P型PERC电池片业务退出所致。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5亿元、4.1亿元以及-8.64亿元。2025年前四个月,英发睿能净利润回正,达到3.55亿元。
英发睿能有着明显的家族企业色彩,据招股书,现年61岁的张发玉为英发睿能董事长,张发玉36岁的女儿张敏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发玉32岁的儿子张杰任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此外,张发玉的女婿吴庆保在公司担任非执行董事职务。
在股权结构方面,南京英公司发持有英发睿能约45.63%的股权,南京英发则由张发玉持有36%、罗宝英(张发玉之妻)持有24%、张敏持有20%及张杰持有20%股权。张发玉家族合计控制英发睿能股东会约49.10%的投票权。此外,宜宾国资相关企业合计持有公司26.51%的股权。
英发睿能官网文章介绍称,自1987年创办英发集团以来,张发玉便凭借其商业洞察力和行业信念,引领企业从电子配件起家,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光伏电池、新能源电站、电子板块和产业运营四大板块的综合性集团,目前英发集团拥有直属和控股企业30余家,全球雇员上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