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国火锅龙头海底捞(06862.HK)发布的2025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66%;股东应占溢利17.59亿元,同比下降13.72%。
上半年,海底捞自营店和加盟店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动趋势,其中,自营餐厅数量为1322家,比2024年上半年减少了21家;加盟餐厅41家,2024年上半年仅为1家,同比增加了40家。餐厅系统销售额增长率出现下滑,减少了6.5%。
早在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股东应占溢利就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9.74%至20.38亿元,今年上半年下滑幅度继续扩大。对此,海底捞给出的理由是收翻台率下降,以及产品、场景等创新模式方面的初期调整影响。
从翻台率来看,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翻台率分别为3.8次、3.8次、3.9次,同比分别减少0.2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受影响最大,整体翻台率2025年上半年是3.8次,同比减少0.4个百分点。
从业务收入来看,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为185.8亿元,比2024年上半年减少了18.33亿元,同比下降8.97%;外卖业务和其他餐厅经营收入同比有大幅提升,2025年上半年分别录得9.28亿元、5.96亿元,对减缓整体业绩下滑起到了一定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还进一步表示,“这一阶段业绩下滑反映出管理层在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而报告期内,海底捞高层的薪酬也确实出现了下降,董事薪酬从2024年上半年的0.67亿元降至0.64亿元。
另外从员工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海底捞共有员工130384名,相比2024年6月30日(143034名)减少了12650人,相比2024年底(137178人)减少了6794人。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69.88亿元。
有分析认为,海底捞业绩持续下滑,除了与餐饮市场和火锅赛道竞争异常激烈有关外,还与近年来主品牌影响力趋弱有关,如正在谋求到香港上市的巴奴毛肚,以及在全国广为兴起的粤式火锅,都成为海底捞同价位段的重要竞争对手。
反观海底捞自身,虽然作出了在高端市场和下沉市场的双重探索,如在北京开业客单价500元以上的甄选店,主打粤式口味;在二、三线城市探索下沉火锅品牌“举高高自助小火锅”,但市场反应并不热烈,尤其是下沉市场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海底捞在半年报中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多元化发展,在持续提升用餐体验和多元化经营策略的同时,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资产,进一步丰富餐饮业务形态和顾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