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9-08 14:00
9月7日,2025年银发经济发展论坛暨养老政产学研实务研究应用创新推进计划(二期)成果发布会上发布的《银发经济产业与养老行业报告 》(下称《报告》)提出,当前银发经济已处于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多维度资源加速整合的行业环境里,但“需求升级与供给错配”的矛盾仍是行业的核心痛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些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在快速加深。截至2024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0%。
据《报告》统计,近一年半国家层面密集出台11个主要文件,涉及20多个部门,几乎全领域覆盖,形成政策协同效应。其中2024年1月,国务院首次在国家层面系统性部署银发经济,将其作为发展新动能和重要增长极进行顶层设计。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陆杰华表示,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次生问题,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经济需求——银发需求,新的经济需求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形成很多发展机遇。
具体看相关产业,《报告》显示,当前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呈现“居家—社区”一体化协同发展特征,机构养老仍是市场化核心。其中,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政策推动的老年助餐、 日间照料等服务普及,社区养老销售增长30.4%;机构养老销售则同比增长22.6%,其中民营养老机构占比76.77%。
产业跨界融合方面,《报告》显示,银发经济正不断突破传统边界,新业态不断涌现。其中,“医疗+养老”深度融合。例如,高盛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高净值银发群体医疗支出达2210亿元,占50岁以上人群总医疗支出的5%,推动高端医养结合服务扩容。此外,2025年上半年,智慧养老技术销售增长33.7%,老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6.2%。
在银发经济相关政策爆发之下,论坛上,乐龄社区养老创始人王艳蕊建议,企业应当紧盯政策导向的细节领域,比如护理型床位建设、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其次,企业要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布局,包括大型企业可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中小型机构可聚焦区域政策试点,抢占政策落地先机。
另一方面,《报告》显示,当前银发经济已进入“开放竞争+需求重构”的新阶段 ,但“需求升级与供给错配”的矛盾仍是行业的核心痛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养老机构需警惕“被跨界颠覆”风险,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困境。科技、金融、文旅等跨界企业应避免脱离老年真实需求盲目入局,需精准匹配场景痛点等。
王艳蕊表示,银发经济正在突破传统边界,多个产业正在跨界融合,新业态正在涌现。但银发经济发展的本质并非短期高利润行业,需要长期投入。此外,银发经济的机会不在于规模扩张,而在于精准匹配。
此次论坛由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乐LINK养老助推器工作室联合主办,北京乐享银龄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市石景山区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