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动能转换与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化的背景下,ESG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性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新标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保险企业正通过深化ESG实践,履行金融“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双重使命。
近日,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华人寿")发布《2024年度社会责任(ESG)报告》,系统披露其公司治理、绿色投资、普惠服务与公益行动的年度进展。
这份报告展现出一家国有控股险企的战略定力,更折射出保险业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寻找新定位的积极探索。从风险保障到服务赋能,从资金运用到产品创新,中华人寿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企业ESG实践之路。
ESG战略升维,从风险补偿到服务赋能
中华人寿的ESG实践建立在清晰的战略定位之上。自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以“服务国家、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一家客户信赖、经营特色明显、专业优势较强的价值型寿险公司。
中华人寿将完善公司治理作为ESG实践的基石。公司按照《公司法》及相关监管规定,切实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建立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管理机制。
2024年,中华人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资产总额37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9%,主体信用等级维持在AA级。
但比数字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发展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风险补偿机构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
治理层面,中华人寿建立了完善的ESG管理架构。公司将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坚决落实重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程序,完善流程,深化融合成效。2024年,董事会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共召开12次会议,审议通过35项重大议题,确保了ESG管理的有效落地。
这种治理模式的效果正在显现。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为近1800万人次提供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服务,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2.2万亿元,其中健康风险保障3300多亿元,医疗风险保障3200多亿元。
在ESG责任的实践过程中,中华人寿始终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相对完善的产品体系,不断优化内部运营管理,丰富服务手段,提升公司客户需求解决能力,来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和服务体验。
公司不断提升三大核心竞争力建设,加快供给侧改革构建专业化经营能力,践行客户至上理念,升级体系化服务能力,科学明确市场定位,探索特色化发展能力。
同时,通过坚守发展底线、坚定数智建设、坚持服务大局,夯实风险防范基础、奠定科技赋能基础、优化落实国家战略基础。
践行"五篇大文章",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引擎
作为国有控股险企,中华人寿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业务布局,通过践行"五篇大文章"实现战略协同与价值创造。
2024年,中华人寿出资4亿元投资天马光电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标的项目为厦门天马光电子有限公司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为厦门市与深天合作建设的产线,是深天马在厦门投建的第4条产线,标的项目面向车载显示、IT显示(平板、笔电、显示器等)、工业品显示三大应用市场,建成后总产能12万张/月。
这正是中华人寿谱写五篇大文章,助力科技金融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华人寿继续挖掘绿色资产投资机会,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出资1亿元投资华安-济南超算中心绿色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项目屋顶排列总装机容量为2.5MW的光伏板,通过科学计算、细节管理,达到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与使用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全年可节约标煤8000吨,减排二氧化碳2.1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80吨,减排氮氧化物63吨,项目绿色等级为G1(最高等级)。同时,中华人寿出资4亿元投资“北京琉璃河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支持生态环境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助力北京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普惠金融方面,中华人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作用,不断加大对小微实体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地发挥保险作用。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通过投资启明创投、隐山资本、复星创富等头部管理人发行的基金,投资规模合计约14.85亿元,间接投资了佳量医疗、正岸科技、瑞凝生物等医疗健康类小微企业,华卓科技、智谱华章、弥费科技等科技创新类中小微企业,蓝固新能源、卫蓝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小微企业,积极发挥保险资金长久期特点,支持战略新兴领域小微企业发展。
在养老金融领域,公司立足保障功能,开发了4款适合老年人的保险保障产品。2024年,公司为近4.5万人次6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保险保障服务,为近3万人次提供养老年金服务,提供养老保障12亿元。这些产品不仅为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保障,更通过灵活的机制设计,满足不同客户对养老生活规划的需求。
数字金融转型成效显著。公司打造了“柜面+视频+电话+微信+短信通”五位一体的“五维客户服务平台”,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效。截至2024年末,公司个人业务智能承保率99.33%,自动核保通过率为95.8%,线上保全覆盖率达98%以上,个人业务小额理赔线上化率从2023年4.73%提升至57.46%,服务效率大幅提升。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公司还提供上门服务等人性化举措,赢得客户广泛赞誉。
商业与责任的平衡,实现社会价值新延伸
中华人寿的ESG实践显示,险企正在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公司开展多维度教育活动。2024年,通过"3·15"金融消保主题活动、"金融教育宣传月"等举措,公司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地开展活动27场,直接触达广大群众,帮助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守护好"钱袋子"。
公益行动方面,中华人寿持续开展"党建+扶贫+保险下乡"系列活动,多次携手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及社区等单位,向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困难家庭、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捐赠"爱心大礼包"及各类生活物资。多年来坚持向邢台市见义勇为协会捐款,为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和群体提供资金支持。2024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期间,公司组织员工参与"生命之源、热血奉献"献血活动,彰显保险业的爱心与责任。
在应急响应方面,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服务举措,开通理赔绿色服务通道。2024年累计响应重大突发事件4起,为出险客户及家庭提供便捷服务,通过赔款、慰问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展现企业的责任担当。
在践行ESG理念的过程中,中华人寿将员工关怀置于“社会”维度实践的核心位置,以具体行动让责任落地。一方面,通过趣味运动会、“迎春纳新”等丰富文化活动,持续传递人文温度,不断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营造有凝聚力的团队氛围;另一方面,依托多元化优质培训资源,搭建系统化技能提升平台,助力员工精进专业能力,为团队整体竞争力筑牢根基。这些看似日常的举措,正是企业将ESG理念转化为员工可感知价值的生动实践,彰显出其在社会责任履行中的务实态度。
中华人寿的ESG实践表明,保险企业正在从传统的风险保障提供者,转变为现代化治理、科技赋能与社会价值共创并重的综合型服务机构。其通过将保险资金特性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正在找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交集。
这种转变不仅符合全球ESG发展趋势,更是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保险企业正在通过可量化的行动和披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金融力量。中华人寿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样本,展示了国有险企如何通过服务性转型,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