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低空经济“先飞一步” 完成全球首次吨级跨城无人货运

2025-09-20 10:28

低空视界

经济观察网 据央广网,9月18日,一架2吨级大型货运eVTOL航空器载着约200公斤新鲜蓝莓汁及快递件,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飞至合肥市,完成全球首次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陆地跨城低空无人货运飞行。这是“合肥——怀宁”低空无人跨城货运航线正式首飞启用,也让安徽省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赛道上“先飞一步”。

低空经济的“安徽棋局”

安徽是全国首批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之一,近年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支持政策,深化场景融合与生态培育,全省低空经济呈现加速腾飞的良好势头。

安徽出台了《安徽省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等政策,明确要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合肥市也积极探索了“低空+医疗物资”、“低空+邮政快递”、“低空+高铁联运”等多类应用场景。

当前,安徽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逾570家,形成了以通航产业为主体、无人机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此前在芜湖市举行的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该市更是提出了“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的口号,其航空产业园内通航整机核心部件本地配套率已达100%。

怀宁至合肥的此次首飞,与芜湖的产业优势形成了互补与协同。

值得关注的此次首飞是全球首次吨级以上eVTOL跨城货运飞行。行业观察者认为,通过这样的先行先试,安徽有望在未来低空经济的运营标准、管理规则等方面获得更多话语权。

低空物流的“安徽样本”

在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的基础上,安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将蓝图转化为具体应用场景。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电动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飞机。

本次跨城航线总航程160公里,起点为怀宁县的蓝莓产业园,飞行时间约1小时。

据《安徽日报》报道,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谢嘉介绍,此次飞行的V2000CG凯瑞鸥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获民航局颁发“适航三证”(TC、PC和AC)的吨级以上eVTOL,最大起飞重量2吨,最大商载400公斤,速度可达200公里每小时,续航能力满足中短途城际运输需求,且搭载了自主飞控系统,能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昼夜飞行。

相比传统运输模式,eVTOL 低空物流具备“点对点”直达、不受地面道路条件及交通拥堵影响、运输效率高、零碳排放等显著优势。

由此可见,此次飞行是基于怀宁蓝莓产业与合肥大型集散市场的真实物流需求,既是“实景秀”更是“技术秀”,验证了eVTOL在解决高附加值、时效敏感货物运输痛点上的商业价值,为后续商业化运营和推广打下了基础。

低空经济的“未来空间”

首飞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更在于它为未来低空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跨城低空飞行的空域环境远比市内复杂。该项目团队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航线论证和实地勘察,才确保了首飞安全。这套经验为未来开辟更多跨城、跨区域低空航线积累了重要技术数据和操作流程参考。

此外,这趟首飞落地的“无缝衔接”智能物流体系,值得关注。货物抵达后由“白犀牛”自动驾驶无人车接驳转运,初步实现了“无人机——无人车”的协同作业。展望未来,甚至计划引入人形机器人完成搬卸,构建“无人机——机器人——无人车”全空间无人化智能场景。

这展现了低空物流并非单一运输工具的改变,而是对整个物流体系进行智能化、无人化重塑。

“合肥——怀宁”航线的成功首飞,为安徽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想象空间。eVTOL能有效破解偏远地区优质农产品外运的物流瓶颈,助力“农产品上行”,服务乡村振兴。

除了生鲜产品,未来在高价值工业配件、医疗急救物资、应急救灾物资等运输场景,低空物流都能发挥其高效、灵活的优势。

同时,低空经济的发展将带动飞行器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服务等一整条庞大产业链的发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

安徽通过这趟“全球首次”吨级eVTOL跨城货运“首秀”,不仅验证了eVTOL在跨城物流场景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更展示了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积累、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这为安徽在未来低空经济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并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