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品质溯源:从田间地头到舌尖醇香的坚守与升华

2025-09-28 15:06

一口好酒,要追溯到田间地头。9月16日至 17 日,“走进汾酒第一车间”落脚在吉林梨树松辽平原,农业专家、地理学者与酒业研究者跨越山河,于田野间展开沉浸式的对话,溯源清香白酒的生命起点。

在白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品质已然成为新的竞争核心。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口感,更追求其背后的品质保障与文化内涵。从高端商务宴请到日常家庭聚会,一瓶好酒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和消费体验。各大酒企纷纷意识到,只有坚守品质底线,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口碑。

汾酒早已在行动。从新疆奇台天山脚下的大麦金黄,到河北张北坝上草原的豌豆饱满,再到吉林梨树松辽平原的高粱红遍,汾酒的原粮版图跨越山河,只为寻得那最优质的酿酒原料,开启一场关于品质的溯源之旅。

梨树之选:自然禀赋铸就品质源头

为什么汾酒不远千里,将原粮基地布局于梨树县?这要归功于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农业生态。

松辽平原是世界四大黑土地之一,而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美誉,黑土肥沃、粮源丰沛,加之昼夜温差大,极为适合高粱的生长。这里产出的高粱颗粒饱满、容重高,淀粉含量丰富,为酿造带来了更高的出酒率和更优的酒体品质。

基于此,这里是“好粮酿好酒”的源头,更是汾酒品质宇宙的起点。早在十余年前,汾酒开始在全国优选优质粮食产区、自建原粮基地之初,梨树县就是其东北高粱版图的重要落子。本次活动中,行业专家们走入田间低头,席地而坐,开展了一场关于“粮心品质”的深度对话。

谈及高粱对白酒品质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旗指出,中国白酒酿造,最关键的就是高。

为什么高粱这种口感偏涩的粮食能酿出好酒?谢旗科普道,高粱的涩味主要来自单宁,正如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往往口感酸涩,在发酵过程中,单宁能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醛类、醇类等香味物质,最终成就了酒体的丰富香气。

而用不同的高粱、不同的酿造方式,可以酿出不同的美酒。谢旗强调,良种是酿造清香型白酒的关键,汾酒所使用的“粳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非常适合清香型白酒工艺的需要。“这种高粱籽粒大、壳薄,在酿造过程中更容易破碎,发酵效率更好,是为品种带来的品质优势。”

全链质控:匠心守护纯净本味

汾酒对品质的追求远不止于选种。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英系统阐述了汾酒全链条品控把控,贯穿选地、育种、种植到仓储的各个环节,首先优选土地,确定适宜种植的区域;其次精选品种,制定科学的种植规范;最后建立完善的仓储体系,确保原粮从田间到车间的质量统一。

这套“从种到收、从储到用”的闭环管理体系,为汾酒原粮的卓越品质奠定了坚实根基。此外,汾酒还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农业管理,做了全流程追溯体系,基地里建了气象数据、土壤信息自动收集系统,及时收集数据,请专家来指导,分析怎么种才更好,这样原粮品质才能越来越高。

以粮心见匠心,事实上,汾酒对“粮心”的坚守,远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历时十余年的漫长征程。

自2009年起,汾酒便在行业率先行动,将粮食基地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在10多年间持续强化绿色原粮基地布局。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投入,现已形成跨越山西、吉林、甘肃、内蒙古等地的原粮基地布局,总规模近140余万亩,构建了“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2022年,汾酒签发《汾酒产品质量监控总图》,对从田间到餐桌的7大板块、124个环节、297个质量控制节点、3259个参数实现责任化管控,成为行业首个系统化、参数化、可视化的全链质控标准。这套体系涵盖了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将传统酿造智慧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守护着每一滴汾酒的纯净本味。

在行业看来,这一布局不仅筑牢了汾酒的品质长城,更开创了中国白酒行业品质溯源的新范式,意味着白酒企业正有意识地从源头入手,构建供应链护城河,为品质打好坚实地基。与此同时,这里面也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汾酒高度重视对原粮的投入,也切实带动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助力农民增收。2023年汾酒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实现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品质溯源:品牌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

更可贵的是,汾酒致力于不仅做好产业链,也致力于“讲好故事”,用消费者能听懂的语言,让他们了解一杯美酒背后的努力。自2021年起,“走进汾酒第一车间”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年,成为行业瞩目的品质IP。

五年间,汾酒足迹遍布山西沁县、汾阳、甘肃山丹、河北张北等地,知酒传媒创始人向宁指出,汾酒通过基地建设将原料品质可视化、可感知化,极大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纽带,让“一方水土出一方好粮”的认知深入人心。

从黄河流域到松辽平原的高粱矩阵,从祁连山脚下的山丹马场到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的金色麦浪,从甘肃永登河西走廊到河北张北草原天路的豌豆花海,汾酒以北纬36° - 45°的“黄金种植地理带”为基准,严格遵循“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的初心。

穗浪吟唱着大地的丰收,也见证着汾酒人对品质的执着坚守。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指出:“白酒行业已进入‘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的时代。”面对这一现状,汾酒用一处处原粮基地回答市场。五年来,通过“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的管理模式,汾酒实现了从产地、品种、种植到收储的全程可控,为中国白酒的品质安全树立了新标杆。这种布局不仅保证了原粮的优质稳定供应,更通过科学轮作和生态种植方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珍惜。

每一颗原粮都承载着天地的馈赠与匠心的温度,是汾酒品质的源头活水。这不仅仅是一场地理空间的布局,更是一种产业思维的升华。汾酒用五年时间证明,好酒不仅是酿出来的,更是种出来的——从源头把控品质,从土地孕育卓越,这才是中国白酒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