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11-02 11:34

10月28日,沪指突破4000点,创十年以来新高。市场的情绪为之一振。那些预测点位的分析师,此前顶多想到4000点,现在都敢“看五望六”了。一直观望的投资者也敢“杀”进来了。有人甚至把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股指站上4000点的情形拿出来详细分析,认为一旦突破,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前面将是一马平川。
正应了那句话——“4000点以前,4000点是顶;4000点以上,4000点是底”。
在一片乐观情绪中,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认识。回望历史,前两次股指站上4000点之后均伴随巨大泡沫。彼时资金通过杠杆蜂拥入市,舆论推波助澜,资本市场投机色彩浓厚,股指一路高歌,最终却走不出“牛短熊长”的困局。在泡沫迅速吹大并最终破裂的过程中,大量财富灰飞烟灭。
毫无疑问,今时不同往日。当下的4000点根基更为扎实,市场估值也基本处于适中水平。在此轮上涨中,科技股的贡献突出,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支持科技产业崛起是国家重大战略,资本市场则能有效助力科技企业融资,其日趋完善的退出机制也激励了科技创新投资。纵观全球,科技股亦是资本市场的引擎。从这些方面看,A股市场正逐渐回归其应有的角色。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乐观情绪助推下,市场中不乏将科技企业简单视为融资“宠儿”,或不分优劣地追捧其股价,进行非理性炒作的情况。这种倾向值得警惕。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引导资本流向固然重要,但遵循市场规律、让 “市场的归市场”是前提。
越是在这种时刻,越应回归资本市场的投资理性。许多人将4000点视为心理关口,认为突破后便可高歌猛进。然而,任何市场都无法脱离经济发展水平而独立存在,股市的根基终究在于实体经济的基本面以及清晰、稳定的政策预期。
应该看到,股市当前的局面来之不易。2024年9月24日,A股市场迎来重要转折点。当时,在市场交投清淡,信心低迷之际,“一行一局一会”的掌门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集体出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亮出“924政策组合拳”。
此后一年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举措系统落地:从优化上市机制到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到强化投资者保护等等。这些有利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政策组合拳,展现了监管部门锐意改革的决心,修复了A股生态,为市场形成稳定预期提供了坚实支撑。
同时,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也为沪指重返4000点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一方面,中国经济仍面临贸易摩擦的长期影响,产业升级尚在进行中,消费的拉动作用仍待加强;另一方面,当前市场结构性行情特征显著,芯片半导体、AI算力、机器人和新能源等科技板块是此轮上涨的主线,而被寄予厚望的消费与医药板块表现则相对平淡。
当下而论,既要继续保持对股市的结构性看多,又要理性防范“慢牛”变成“疯牛”。无论监管机构还是投资者,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股指跨越4000点之后,我们更要理性地看待市场,防止重蹈过去泡沫化的覆辙。从这个意义上说,4000点并不意味着什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