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博二次“闪婚”闹剧的背后逻辑
铁志海
2011-05-20 15:00
订阅

经济观察网 铁志海/文 有人说: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是喜剧,在错误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是悲剧。那么,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我们只能用闹剧来描述了,正如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世爵来华“嫁女”案。由于无力欠债,零部件生产商已经停止为其供货,世爵汽车此刻兜售已经停产数周的萨博显然并不是一个好时机。不幸的是,“病急乱投医”的荷兰人却在几个候选者之中选择了最令人意外、也是最不“靠谱”的一个——华泰汽车,一场“闪婚闪离”闹剧无可避免。 

虽然有北京银行和民生银行作为资金保障,对于“弱弱联合”的萨博-华泰合作从开始便从未被业界看好。数据显示,2010年华泰汽车的销售成绩在54个品牌中只能排到31位,年销售量仅为8.14万辆,净利润为3.5亿元。这样的成绩单,很难让人相信华泰有让萨博起死回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贵为瑞典“国车”,萨博的经营却早已举步维艰,从1990年通用汽车开始控股,到去年1月被转卖,通用集团苦心经营近20年依然无法使其摆脱颓势。荷兰豪华跑车制造商——世爵公司同样无力回天,2010年萨博的全球销量仅为区区3.2万辆。在背上萨博这个包袱后,今年一季度,世爵亏损达7900万欧元。自觉无力负担的荷兰公司,面对被无限期停产的萨博,情急之下,才有了后来的“闪婚”闹剧。 

从“闪婚”到“闪离”,萨博与华泰只用了10天。而与华泰分手短短几天之后,又一匹“黑马”企业——庞大集团成为了萨博的新婆家。从表面来看,再次“闪婚”的萨博并没有吸取前次的教训,4月底刚刚创下新股破发记录的庞大集团,似乎不比具有深厚银行背景的华泰具有更多优势,且前者为一家汽车销售服务商,并不具备生产汽车的资格,“先销售后国产”的设想如何进行?但笔者认为:庞大集团既然可以短时间获取世爵的信任,必然有其优势所在。此外,而有过“华泰-萨博闪婚”失败教训的荷兰人也不会贸然选择。 

为何不是青年或长城? 

虽然来自浙江的青年汽车集团是首家与世爵接触的国内企业,据传双方甚至已经草签过意向性文件。但笔者认为也仅限于意向,青年汽车的主要产品集中在豪华客运车和大型货运卡车领域,虽然旗下拥有青年莲花等轿车品牌,但乘用车的生产与营销并非其强项。花费巨资购入萨博这样一块“鸡肋”,青年汽车恐怕并不真的愿意冒险。 

近年来,长城汽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稳步扩张、全面布局的战略赢得了业界的普遍认同。稳健的企业文化,使得长城汽车在本次事件中表现得十分冷静,始终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最终还是选择了全身而退,根本原因也在于不愿承担风险。 

显然国内企业对于跨国并购的盲目狂热已经开始降温,风险越来越成为其首要考虑因素。 

为何是庞大? 

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汽车销售商,庞大拥有众多品牌的代理权,其遍布各地的销售网络也是其他几个品牌无法比拟的。庞大集团作为新晋上市公司,资本的充裕程度自然无需多虑。在获得注资以解燃眉之急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成的营销网络回到中国,世爵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虽然经营举步维艰,血统高贵的萨博却拥有不错的市场口碑,且庞大也有过成功运作“小众车型”斯巴鲁的市场经验。另外,“先销售后国产”的战略,让庞大集团拥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即使失败也不至陷入泥潭无法自保。 

无法忽视的背后推手 

5月16日,在世爵、庞大公布的合作意向声明中,有一项内容很值得注意:“萨博将持有50%的股份,剩余的股份由庞大与某家国内汽车生产商共同拥有,而且这家合资公司还将为中国市场创造一个新的汽车子品牌。” 

这种模式不禁让人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去年7月份,北汽集团曾联手庞大集团与日本斯巴鲁合资,计划将日方几款SUV车型进行国产。而当时的股权比例正是外资50%,北汽与庞大各占25%。同时,联想到2009年,北汽集团曾收购萨博数个整车生产平台、发动机等技术的知识产权,并将其运于自主品牌产品生产。几乎可以肯定,条款中的“某家国内汽车生产商”正是一直钟情于SAAB的北汽集团。

作为国内最早与国外跨国汽车公司合作的老牌央企,北汽集团近几年扩张进程并不顺利:对外合资缺乏亮点,2009年曾与欧宝、萨博擦肩而过。自主品牌又缺乏亮点车型推出。当萨博再次抛出“橄榄枝”的时候,钟情已久的北汽很难不为之动心。首先,与奔驰、宝马等品牌相比,品质优良的萨博在中国的市场知名度上绝对处于劣势,消费群体相对小众。如果拿下进口萨博得国内销售代理权并加以成功运作推广,北汽集团可以大幅提高旗下“自主萨博系”产品的口碑。另一方面,虽然已经购得部分萨博的整车和零部件技术,但进口萨博的代理权此前一直掌握在中进汽贸手中。此时若出现第三方作为接盘者,那么北汽将不得不面临中国市场三个萨博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此时出手对于北汽绝对是一举多得。 

而实际情况是:在这场萨博争夺战中,北汽却始终没有站到前台。其实原因也并不难理解:去年以来,北汽奔驰多部新车型及发动机上马,其资金并非十分充裕。其次,营销网络构建及市场运作并非北汽强项。此时北汽单独接盘,资本风险极大。而对于不差钱且不乏市场经验的庞大来说,北汽集团所拥有的制造能力和央企背景,也是前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最终成行,此次交易或许不失为一个“三赢”的结果,也可以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新模式。当然,前提是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最终审批,萨博收购案仍未尘埃落定…… 

(作者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