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不低 菜农却赔钱(1)
宋馥李
2011-05-10 11:03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馥李 刘钊 董亮 实习记者 杨筱雅

近期,由于市场状况不好,山东等地的部分菜农甚至将自家地里的菜白送出去。蔬菜低廉的批发价甚至已经影响到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经济观察报区域部记者宋馥李对菜贱伤农的情况进行了采访。

主持人:目前菜农的状况如何,菜农种菜的积极性是不是已经受到了影响?

宋馥李:对,菜农的状况目前肯定是不太好的。通过我的了解,目前很多地方,像山东、江苏某些地方菜农的菜已经属于白送了。因为他们一年要种两季,这一季蔬菜种完了后要赶着种下一季的菜,为了把地里的菜清理掉,只要有车来运,付一些装运费就可以把菜拉走,这对他们积极性的伤害是很大的,实际上菜贱伤农的事情是经常会发生的。

主持人:那么目前跟山东金乡那些冷库遭遇的情况也差不多?

宋馥李:对。烂在地里烂在冷库里,另外因为菜比较便宜了,用菜的时候挑拣的程度就比较高了,比如说原来品相差点的菜,当时价钱高的时候还有销售市场,现在品相稍微差点的菜可能就不要了,(相比以前)扔掉的就多了,所以流通过程中的浪费也比较多。

主持人:我们都感觉到目前菜价是比较高的,但菜农却没有享受到其中的利益,那么在蔬菜流通环节中,究竟是哪个环节得利了呢?

宋馥李:其实从我的调查来看,我觉得哪个环节都不太得利。比如我们现在最占主流的(新发地菜市场),蔬菜运到北京新发地菜市场的时候,已经经过了产地,中间有经纪人的过程,从新发地再到一个区域的二次批发市场,再到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农贸市场,它(菜)的大部分价格都消耗在流通环节中了,其实对于环节之内的每一级经销商来说利润都不是很高,因为今年总体的情况是供大于求,那么对于他(菜农)来讲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供大于求的这一现实,不论是从产地到新发地这一级还是新发地到二级批发市场这一级,还是直接零售摊商,我个人感觉他们的利润都不是很高。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