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球队的致命伤(2)
姜雷
15:26
2010-06-17
订阅
 1  |  2 

从1990年世界杯喀麦隆击败卫冕冠军阿根廷,到2002年塞内加尔击败法国,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从历史上说,很多非洲国家都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和属国,他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语言到生活习惯。这也让非洲球员可以更便捷的进入这些欧洲国家的足球联赛。从培训成本上看,这些非洲球员价格低廉,很多欧洲二级联赛俱乐部都以此模式为生,将尚未成名的非洲足球儿童打造成才,再高价出卖赚取高额利润。

但这样的模式也让非洲球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仔细翻看历届世界杯非洲国家队的构成,一般都是一到两个当家球星,配备上一批身体能力超强,效力于欧洲二流球队的队友们。在比赛中,他们更多依靠的是个人能力和球星的灵光闪现,缺乏更多的组织和配合。这也是非洲球队虽然总是打出赏心悦目的比赛,但在世界杯上成绩却始终不能百尺竿头在进一步。

究其原因,我以为更多在于选材,当这些非洲足球儿童叩开欧洲俱乐部大门时,更多俱乐部看重的是他们超人的身体素质,比如德罗巴的身体,埃托奥的速度。甚少有俱乐部会仔细考察非洲球员对足球大局观的理解,与队友配合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非洲国家队中,顶级的当家球星往往都是更依靠身体的防守型后腰,前锋,如德罗巴、埃辛等等。而很少有类似哈维、卡卡等这样技术细腻,大局观强,更善于传球和配合的组织进攻的球员。

最新的例子就是刚刚结束的葡萄牙和科特迪瓦的比赛中,科特迪瓦依靠强悍的身体和速度,迅速通过中场,但球到对方禁区前往往就缺少办法,不是简单的下底传中,就是靠个人能力突破,很少有经典的配合进攻,这样的进攻往往是事倍功半。

另一个致命伤是,单纯依靠输送球员的模式,导致非洲国家足球队往往只能是“各领风骚数年”。常见的案例是,随着2到3名核心球员的成长,这一届的国家队水平迅速提高,成绩也引入注目,但随着这些球员的年华老去,球队实力会迅速下降,往往会沉寂数年,难以翻身。回头看,2002年世界杯上的塞内加尔,依靠迪乌夫、迪奥普等一批球员,打入八强,但随着这些球员竞技水平的下降,塞内加尔两届比赛没有入围决赛圈了。之前的例子还有尼日利亚,1998年的非洲雄鹰傲视群雄,但2006年也没有入围。

缺乏连续性的青训体制和完善的联赛体制,单纯依靠输出球员,非洲球队要想更进一步,一定要在自身造血功能上下功夫,而不能仅仅是靠天吃饭。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