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朵朵
申熙
2010-11-15 12:04
订阅

经济观察报 申熙/文 千百年来,在各种节庆中燃放烟花鞭炮,已相衍成习并流传至今。每逢盛大的国家庆典和体育赛事,更要举行大型焰火晚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庆大典、广州亚运会……

大型活动燃放烟花,几乎成为又一项中国特色。如同交通限行、全城安保一样。

广州亚运会定于11月12日开幕,3日和6日进行了两场预演,烟花燃放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曾经抱怨亚运扰民的广州市民。尽管开幕式预演在晚上8点开始,周边数公里范围内都已实行戒严,无证无票者禁入,但在晚上6点的时候,凡是能最近距离观看到烟花表演的地方早已人满为患。很多人为了占一个好的角度,甚至爬到了交通护栏上。晚上8点,当高600米的广州新电视塔率先燃放烟花拉开亚运会大幕的时候,观看的人群中欢呼声、尖叫声、相机的闪光灯、快门声和烟花礼炮声响成一片。

因为烟花是穿插在开幕式节目间燃放,所以基本是每半小时燃放一组,不能进入开幕式现场的数万市民就这样在广州凉爽的秋夜里徘徊守候,直至晚上11点左右,足足等待长达5小时之久。这样的情况还曾出现在11月3日和6日的两次开幕式彩排中。当时,守候的观众甚至更为执着,因为他们还没有摸清每半小时燃放一组的规律,也没有得到官方的公开信息。就只能一直默默地守候着惊喜的出现。11月4日的开幕式彩排,也有很多观众慕名而来。结果,苦等一晚上也没有看到任何烟花。为此,观众抱怨亚组委临时取消烟花表演。其实,原定的烟花彩排只安排在3日和6日,4日虽然也有开幕式彩排,但考虑成本的原因,并不包括烟花燃放环节。

烟花历史

可见,烟花在公众心目中的受欢迎程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民用事业中最广泛的应用就属烟花。”烟花文化专家宋燧文说,“诞生于唐朝,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烟花,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产儿,从它问世时起就一直在节日、民俗和庆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鞭炮和烟花都起源于爆竹。爆竹是远古时代先民们在田野烧裂竹筒发出巨响用以驱赶糟踏庄稼的野兽,逐渐演变为惊吓“妖魔鬼怪”,以祈福求祥,过上平安康宁的生活。烟花就此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节日里的喜庆活动。

不过,中国烟花也曾有过它的一段长时期的低谷。“上世纪70年代,全国的烟花生产厂家不足5家,80年代也不到10家。”熊猫烟花董事长赵伟平说,“安全是当时的大问题。每年都有烟花厂爆炸和燃放过程中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故发生。所以,当时燃放大型烟花要求必须由武警点火,但不幸的是,居然还有武警被炸伤。国家随后颁布了烟花燃放禁令。中国烟花产业的发展步入了日薄西山的困境。”

因为历史的关系,烟花一直生产于中国较落后的地区——湖南、江西交界处,如浏阳等地。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烟花产业的落后。“当地多为小型村办企业,自生自灭,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

“也跟当时缺乏关于烟花燃放的指导性政策有关。比如不分时间、地点的任意燃放,在危险地区燃放自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赵伟平说,“全国惟一一个从未实施过禁放政策的城市是上海,因为对烟花燃放有着严格的管理,上海并未发生过严重事故。紧挨上海的杭州在禁放5年后,也学习上海加强管理,宣布开禁。”

2009年国庆60周年时的网幕绘画烟花,是中国烟花安全生产得到历史性提高的最大证明。“3万个电打火头、3万个烟花、3万条线路,万无一失。这样的质量远超国家规定的4‰失误率。”

当安全问题不存在后,所谓燃放烟花产生的烟雾、噪音和燃放垃圾对环保的破坏,在赵伟平看来也就不成问题。“如今的产品已能保证烟雾无毒,而且只要条件允许,运用新的燃放技术,可以减少近一半的烟雾产生。噪音和垃圾也只是一时的。”赵伟平说,“不过,对于烟花企业来说,低碳、环保依然是未来烟花发展的第一要务。熊猫烟花作为国内烟花领军企业,计划未来率先在行业内对燃放垃圾进行回收。”熊猫烟花是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内诸多重大烟花晚会的生产、燃放单位。赵伟平这次还在广州亚组委任焰火燃放指挥部副总指挥兼执行总指挥。

其实,在欧洲(如德国、英国、荷兰等)、在美洲(如美国等)、在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允许放烟花鞭炮。特别是狂欢节、圣诞节、各国国庆放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

烟花文化

中国烟花产业的真正复兴始于2006年——首都北京宣布对烟花开禁后,全国各大城市纷纷效仿,改“禁放”为 “限放”——允许市民在划定的区域和时间内燃放烟花,并由政府组织在一些节日期间主办大型焰火晚会。“这也是顺应民意的体现。虽然之前实行禁放,但市民偷偷燃放的现象数不胜数,遍地开花,无法管制。这次广州亚运会燃放烟花更是有着特别的意义——广州和深圳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两个实行禁放烟花的城市,但现在其实也基本是一种默认的态度。”赵伟平说。

对烟花的开禁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2004年 “两会”期间,有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禁放烟花提出了严厉批评。全国政协委员陈文华在政协会议上从历史、民俗和对外交往等方面阐述了烟花作为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对燃放烟花时所带来的安全、污染、噪声等问题也进行了客观分析。他大声疾呼:“如果连春节都不让放烟花鞭炮,我们的传统节日越过越冷清,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就可能只知道所谓‘圣诞节’之类的节日了。”

倒是旅居海外的华人,出于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在每年春节时都会在唐人街大放一场烟花。“国家决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烟花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弘扬传统文化,首当其中就是弘扬传统节日。而在节日里燃放烟花一直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赵伟平说。

在这个时候,北京奥运会让中国烟花重回巅峰。“北京奥运会让世人对烟花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如大脚印、奥运五环等形状的烟花,令观众惊奇不已。”赵伟平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烟花也需要创新。这也是我们在近代烟花产业落后于国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奥运大脚印、五环等并不是多么高深的技术。“地上用30个烟花筒摆放成一个小脚印的形状,计算好在天空中绽放的角度,升空后就形成了大脚印。奥运五环、60年国庆时的和平鸽都是这个原理。”赵伟平说,“这更主要的是一种设计创新。所以蔡国强是中国烟花事业复兴的重要功臣,正是因为他的创意让中国烟花事业重新绽放。当然,也有高科技元素的介入,主要是借助了军事领域的发射系统,要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和速度把烟花发射升空,避免受到风力的影响,破坏在空中的造型。”

其实在北京奥运会的烟花表演中还有更高的科技表现。当开幕式正于鸟巢举行时,在八达岭,一条烟花彩虹横跨长城内外。“我们给烟花装上了芯片,以保证烟花升空后在空中的定时、定位、定型的需要。但很多人当时没有看到这一幕。”赵伟平说。

2009年国庆60周年的焰火表演,蔡国强再次创新,改用网幕绘画的形式表现社会发展变迁,成为又一亮点。“发展至今,作为传统文化的烟花,要求承载更多。因为随着燃放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升空绽放,那样的千篇一律,迟早会引发审美疲劳。烟花如何创新,是未来烟花发展的重要方向。”赵伟平说。

相关新闻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