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旅日记(五):王村的旧时光(1)
雷梓
2011-02-09 11:43
订阅
 1  |  2  |  3  |  4 

经济观察网 雷梓/ 文 雷梓、小溪 / 图在到达之前,王村让我浮想联翩。第一样介质自然是谢晋的《芙蓉镇》,“豆腐西施”刘晓庆因此从粉红到大红。还有一个猜想,王村为什么要叫王村,因为“王”是本地大姓,还是这里曾经出过什么大王?前者过于普通,后者则又过于显摆了。没听过“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句子吗?后来知道,王村还真的曾坐镇过一个很大的“王”。

上午11点,船抵王村。从走出小溪的湘泉山庄大门算起,花了5个半小时。我的脚还没踏上王村的陆地,就先看见一座还算巍峨的城门楼子,正中阴刻着“王村”两个变体字,因为腹中饥饿,忙着穿过门楼去找吃的,也忘了细看落款为何。后来才发现,城门楼子的更高一层,赫然挂着谢晋导演题写的“芙蓉镇”匾额。

两个油炸粑粑下肚,找地落脚。在路书上隆重介绍的猛洞河宾馆就在城门楼子的左上方,走至大门却见铁将军把门,问询之后得知已因淡季歇业。门楼右侧有间猛洞河大酒店,位置极好,上楼可放眼开阔江景,但房间内结构逼仄,维护很差,一股潮湿的霉味,只得放弃。最后下榻在王村酒店隔壁,这里位置很差,离游人最喜徜徉的石板街较远,是王村所谓的新街区,却是一派萧条破乱,与中国很多名不副实的“新农村”乡镇没啥两样。

搁下沉重的行囊,轻身转回中心区的石板街。有史料称,清道光年间,此为五里长街,市井繁华,饮食客栈百余家,店铺三百余户,客商往来熙熙攘攘,曾得“小南京”美誉。想是时过境迁,世道蚕食,如今只余千米。

 1  |  2  |  3  |  4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