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龙高手》:勇者斗恶龙(1)
王亦勉
13:58
2010-05-19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网 王亦勉/文 当杰克·萨利朝霸王飞龙纵身一跃,画面一黑,镜头一转,我们的《阿凡达》男主角,就摇身一变以魅影骑士登场,成为纳美人的领袖。问题是,在那段渐黑淡出的镜头中,我们错过了哪些精彩的故事?所有一切,你可以在梦工厂的动画新片《驯龙高手》里找到答案。

这部由《功夫熊猫》团队打造的动画电影,改编自克蕾熙达·柯维尔的同名儿童图书,和许多同类书籍一样,故事的核心依旧是讲述少年如何成为英雄,只是背景放在了充满传奇的维京时代。维京岛国部落的领袖斯托里克(杰拉德·巴特勒配音),正烦恼如何让儿子小嗝嗝(杰伊·巴鲁切尔配音)成长为优秀的维京战士,然而瘦弱的小嗝嗝实在不是上战场的料,因缘际会却驯服了传说中的“夜之怒龙”,并将其命名为“无牙”,最终孤身一人化解了人类与龙族之间的仇恨。

在情节方面,影片没有什么新意,美国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就撰文指出,《驯龙高手》像一部“没有控制器和经验值的电子游戏”,故事花费了大量篇幅讲述小嗝嗝驯化“无牙”的过程,并未对角色性格进行深刻挖掘。但由于成功融入了许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创作元素,整部影片明亮,生动且充满笑料,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

电影中的神话巨龙

将神话中的巨龙从扉页中搬到银幕上,还需上溯至1924年德国导演弗里兹·郎((Fritz Lang)根据《尼伯龙根之歌》拍摄的同名电影,剧组制作了一个1:1真实大小的巨龙模型,全长18米,能喝水,能喷火,由17个技师协同操作。假如以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观众无疑会被片中的巨龙逗得哈哈大笑,但如果抛除年代因素,其震撼丝毫不亚于当今的《阿凡达》。

而后随着电影特效技艺的突飞猛进,工作人员无需再像《尼伯龙根之歌》那样制作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巨龙模型了,动画大师雷·哈里豪森(Ray Harryhausen)在1959年电影《辛巴达七航妖岛》The 7th voyage of Sinbad)中,用粘土创造了一个绿色巨龙,它和同样由粘土制作的独眼巨人搏斗一幕深深刻在美国婴儿潮一代的脑海中。

及至电脑动画时代,神话巨龙在银幕上出现的频率,就像《魔戒》中那样宛如飞虫般密集。但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仍是“勇者斗恶龙”题材的北欧神话《贝奥武夫》,但是导演罗伯特·泽米斯基的创作野心更多地倾向于用电脑制作出媲美真人的虚拟角色,巨龙只是成就贝奥武夫作为悲剧英雄的一颗棋子而已。而后泽米斯基的野心被“世界之王”詹姆斯·卡梅隆实现,《阿凡达》高潮部分骑着飞龙的纳美人和地球人决战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驯龙高手》更像是对近百年来银幕上的神话巨龙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喷火吐雾,燕瘦环肥,就像一本巨龙百科全书般令观众目不暇接。本片导演克里斯·桑德斯曾在2002年为迪斯尼拍摄动画片《星际宝贝》,而后在担任2006年的《闪电狗》导演时,因与来自皮克斯的监制约翰·拉塞特意见不合,改为投奔梦工厂拍摄此片。片中主角的宠物龙“无牙”,就有着“史迪仔”的脑袋和“闪电狗”神态,加之一双媲美“ET”硕大而纯真的双眼,瞬间便俘虏了观众的心。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