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影:缺失的类型(1)
杨婷婷
10:28
2010-05-13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杨婷婷/文 几年前国内一位著名导演曾经反问采访他的记者,“为什么我们拍不出一部轻松的城市里的电影?为什么大家都要追着农村?城市里明明也有很动人的故事。”

从第五代导演开始,内地导演屡屡凭借农村题材的电影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而关于城市的电影,要么因为粗制滥造缺乏诚意沦落而成超热档期中主流大片的陪葬品,要么则又是一个唏嘘人间让人心悸的故事。

缺失的城市

或许有这样的逻辑暗藏于我们心间,而这个逻辑不仅被国际电影节所左右,还来源于东方内敛而深沉的民族性格。在我们心里,有诚意的电影必须深刻,深刻的电影往往需要用苦难来表达,而贫穷则是形成苦难的最容易条件。所以,你能看到的奇怪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在国际上获得大奖,但他们的作品离院线越来越远,而成功的国产商业片,却往往和当下的城市生活没有关系,看看去年最成功的商业电影范本《风声》,它和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成果难道有一丁点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杜拉拉升职记》有着不同与以往的意义,尽管它存在大量硬伤,但它明亮、欢快、时尚,这是许多人生活的真实城市,你可以离名牌很远,但你至少去过一次CBD,也可能在国贸某个写字楼里工作。用导演徐静蕾自己的话说,她就是要拍一部不那么深刻,轻松又好玩的电影。

倘若我们单纯地看待这部电影,其实它只负责提供各路帅哥美女,看镜头不断在各种高级场所间切换,既漂亮又洋气,电影放大每个人的欲望,强调视觉刺效,主题简单励志。如果改个名字,已经满足一部成功的都市商业片的基本要求。

在通往成熟商业电影的路上,其实这是现阶段我们太过缺乏的电影类型。

徐静蕾不是第一个在中国做这种尝试的人,早年前张艺谋也有过类似尝试,《有话好好说》定位为城市喜剧,节奏与细节都把握得不差,可惜最后张导也深陷“使命感”的道德包袱中停滞不前,再也没见到光鲜亮丽的北京城被张导选中。

冯小刚大部分作品都和北京脱不开干系,冯小刚电影的北京,夹杂着京味幽默,是胡同里的北京,当他也开始想用电影打造出一座时尚味道的城市时,却捧红了北海道。

相比之下,章子怡的尝试就成功的多,《非常完美》不仅拥有得意的票房成绩,更有让“老徐”羡慕的良好口碑。大牌广告植入始终没有喧宾夺主,影片从一开始就单纯地打出了感情牌。无论是豪华的医院,讨巧的出租车,还是充满漫画趣味的家,每一帧的画面都让人感到精致,整部电影紧扣主题,让人看得轻松又快乐。

在好莱坞电影公司眼里,这是最容易以小博大的电影类型。桑德拉·布洛克尽管凭借《弱点》拿到了奥斯卡影后,但一定是投资拍摄《假结婚》的制片公司老板笑容更灿烂,桑德拉·布洛克在后者中扮演一位出版社女主编,和其助理之间的搞笑爱情故事一举拿下多周北美单周票房冠军。这种由于职场身份差异所引发的异常爱情故事十分吸引人。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