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爱情历险记
杨婷婷
10:23
2010-04-19
订阅

经济观察网 杨婷婷/文 显然,杜拉拉前期猛烈的攻势没为它赢得良好的口碑,在徐静蕾的执导生涯中,还没遇过这样的情况,才女的招牌这回竟然不灵了。

之前徐静蕾自导的《梦想照进现实》与《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在票房成绩上肯定无法与商业巨制比肩,但作为艺术片可以说赢了口碑票房数字也不难看,关键的原因在于二者剧本都好,一个是具有王朔风格鲜的明的类似脱口秀电影,另一部则由实打实的茨威格原著改编而来。

《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据说是来源于同名畅销书,据说此书最火的时候,公司里女白领人手一本,认真学习里里面的公司生存法则。

到了徐静蕾编剧的时候,她在改编茨威格小说时的那股灵气突然消失了,或者也并不是消失,只是因为浪漫才女终究还是有些爱情的幻想,一部职场的励志戏因为这种对感情的关注竟然活生生地演变成了一部大龄女青年如何嫁上司的戏码。

我的闺蜜看完这部电影时深深同意电影里的台词,“真的不能得罪女同事,说不定她哪天就是你的老板娘。”这难道是《杜拉拉升职记》的灵魂吗?

关于杜拉拉升职的过程,只是字幕的简单说明,杜拉拉,26岁,月薪,3000,然后以非常快的节奏到下一个镜头,27岁,升职,月薪,3500。这中间杜拉拉如何升职的,没有任何描述,杜拉拉第一份工作顺利完成,是凭借销售总监王伟的帮助完成,而让杜拉拉升至关键位置时的重要因素,竟然只是由于最初大老板对她做的有趣简报的印象,凭着这样一份简报获取的良好印象,可以说是平步青云,倘若一家跨国大企业的公司老总当真有如此的耐心和爱心,就不会有充满冤声载道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了。

或许是老徐杂志主编当久了,把自己当主编的生活带入到了电影中去,但事实上,小编辑小白领才是挤破头找工作买票看电影的人,当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有无数的人都有权利去讲述他们亲历的一百种白领生活时,却发现,电影没有半点的吻合。

为什么《欲望都市》会成功,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NEYYORK TIMES上当专栏作家,每个人都可以经营画廊,当成功的女律师,许多传说中的职业因为大众无法了解,而电影则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想象。《穿PARADAR的女魔头》亦然。

这样比较起来,去年上映的《非常完美》就聪明的多了,本来就打着城市童话的名义,观众反而对真实性不会苛求,而《杜拉拉升职记》实际上也在打造一个童话,却为什么一定要捧着白领励志的大旗进行宣传,真是让人费解?

所以杜拉拉升职记,不如叫《杜拉拉爱情历险记》,从在电梯里意外遇见王伟,到和王伟度假时发生一夜情,在泰国躲避当地人的追讨,每天在公司装作互不相识的关系,意外撞见王伟与玫瑰种种,他们的感情比水到渠成的爱情多了许多刺激,绝对称得上是一种历险。

其实徐静蕾的气质也并不适合杜拉拉,电影里唯一有着女白领感觉的绝对是莫文蔚,无论是语言还是气质,莫文蔚把都市白骨精的形象打造的极为深入人心。而一向走清纯路线的徐静蕾,到了电影中段以后开始浓妆艳抹,衣服固然还是好看,但却像凌驾于她本人之上。还记得在SEX AND CITY电影里,CARRIE穿着各个品牌的婚纱为VOGUE拍大片,亦是对情节推动有帮助,而徐静蕾的每一次出场,却都像是免费地为某品牌做一次廉价的代言,时装的确有为电影添彩,但却让人觉得不真实,不可能是杜拉拉的生活。

为了让电影仅仅停留在画面“好看”和给所有广告客户最大的回馈,是不是也太肤浅了?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