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杨婷婷/文 制片人在一部电影里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是在中国,可能是陈红之于陈凯歌,完全为导演的艺术服务。如果是在好莱坞,制片人们的权力就大得多了,从选剧本、决定用哪个导演、演员、管理资金无所不包。《木乃伊3》导演rob说,在好莱坞制片人是唯一个敢告诉导演他做错了的,而在许多好莱坞电影里,pro-ducer(制片人)的名字都出现在director(导演)前方,足以说明制片人在一部影片中的核心地位。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四位不同类型制片人,探寻其电影之道。
Andre Morgan:拍电影最主要是合作
Andre Morgan在电影业拥有超过40余年的从业经历,与《教父》制片人鲁尼搭档建立了鲁迪·摩根制片公司,曾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作《百万美元宝贝》,担任陈可辛《如果·爱》、《投名状》,尔东升《门徒》制片人,An-dreMorgan在香港嘉禾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在电影制作、发行方面有丰富经验,目前在上海有电影工作室。
经济观察报:你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拍片的?
Andre Morgan:大概是在1972年-1984年,我呆了12年多。当时在香港,我帮他们把港片卖到欧美。那时候,香港的主要市场就是台湾、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那时候还没有大陆。从1984年到97、98年,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美国的片子。
经济观察报:你再和中国影人合作是什么时候?
Andre Morgan:我1999年再来中国,跟中国电影人开会,听他们的问题和意见,开始了解中国国内的情况,谈下一步怎么合作。那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成本。
2000年时,我们拍了一部片子,在中国内地也放了,用它试了试在国内拍戏有什么问题。那时候内地和香港70年代情况差不多有好多演员有天分,有好导演,有好编剧。不过问题是他们不知道拍什么戏,他们比较矛盾,是应该拍国内的戏,还是应该拍国际片。那时候也没这么专业的发行公司。
经济观察报:作为制片人最看重的是什么?
Andre Morgan:从我自己的地位来说,最最重要的是剧本。为什么?你没有好的剧本,你就不知道你的市场在哪里,卖点在哪里,请什么样的演员,用什么导演。
经济观察报:这个和中国现在的情况好像不太一样?
Andre Morgan:当然了。因为中国的电影成本从哪里出来?都是大老板跟导演商量出来的,导演说你给我钱,我去拍。不过在美国,或是在海外,也会有很大的压力,要安排剧本、导演、编剧,还要安排从哪里拿钱,你的预算是多大。原来无论是在香港还是中国,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专业的预算。所以他们总说,对不起,我要四千万,我还需要五百万。在好莱坞是这样的,好莱坞的制片人制度都必须去控制他们,要跟他们合作之前必须要商量。在开始之前,我们的拍法是要怎么样,我们在哪里拍,在哪里搭布景,我们的成本是多大。所以这个做法是不一样的。不过现在在中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那么多的发行公司,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导演关系。
经济观察报:你是怎么挑中陈可辛来拍电影的?
Andre Morgan:我挑一个导演之前,我喜欢看他的原来的片子。如果我发现,哇!这个导演真的有天分,我就会先去和他交个朋友,问他想拍什么片子,然后如果什么时候我有遇到合适的题材我就会去找他。
至于《如果·爱》,陈可辛是我的老朋友,那时候他刚刚从美国回来,我说我们应该合作了。正好那是03年非典的时候,我说我有一个想法,我要拍一个中国歌舞片。我很好奇为什么中国没有这种片子?中国人最喜欢唱歌,谁都去KTV,年轻人也很爱跳舞。慢慢地他和他的朋友开始商量。再过一年三个月左右,他说可以拍,就用这部片子去讲爱情故事。
经济观察报:你们有分歧吗?
Andre Morgan:当然也会有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要想办法沟通才能促成下一次合作。《如果·爱》合作的很开心后,就商量下一步片子拍什么。《投名状》这个剧本挺有意思的,因为没人看到这样的片子,我飞来北京和他们商量,整个中间过程最重要的是,交流,沟通。
经济观察报:拍电影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Andre Morgan:每一个导演都有他自己的方式,我的搭档,鲁迪也有自己的方式。好的导演不是只考虑他自己,因为电影讲究的是合作,所有人包括导演,演员、监制、摄影师、美工,没有合作就没办法去挑战。
经济观察报:你当制片人最害怕的是什么事情?
Andre Morgan:最烦的是跟演员的代表商量价钱,我没有那么多钱。这个问题主要在美国。中国没有那么大的问题。
- “好莱坞”口味 2010-07-28
- 不管怎样,伍迪艾伦又来了 2010-04-30
- 崔红:独立制片人的困境与可能性 2010-03-19
- 李连杰:侠之大者 2010-03-11
- 中投再入美国,青睐房贷基金和好莱坞 200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