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史莱克的谢幕(2)
刘翔
2010-08-17 14:22
订阅
 1  |  2 

细微处总会会有感动存在,“你的事情我全部知道。我知道你的歌声让鸟儿都嫉妒;我知道你签名时会在‘爱’字上画一颗心;我知道当你看到一颗流星时,你会双手手指交叉,贴近额头,许下愿望;我知道你喜欢睡觉时把脚放在外面,而且我知道你每天晚上当你入眠时,你都会把蜡烛点上。因为你害怕醒了时又回到那个塔里。”史莱克对一个陌生的菲奥娜说出了童话般的表白,也触动了大家的心灵,再度被引导着回到从前。借由这些碎片,导演用他巧妙的手段,给这老套的爱情故事增添了些许闪光点,在片刻之间,引导着观众回顾起之前的情境,至少在第一感官上,使影片变的丰满。

但这乐此不疲地创作123、ⅠⅡⅢ、前中后传的大工业时代电影流水线,却将史莱克这么一个追求自由向往幸福的绝世好青年给毁了,还好第四部已是大结局,否则如何让人忍心再去看那一个要列出“遗愿清单”的老年绿怪?将连续剧和系列剧的制作模式植入电影,不是不好,是真不好。废铜烂铁中,勤劳木讷的瓦力随处流露着善良和勇敢;茂密丛林处,憨厚调皮的“无牙”飞越天际表现出的无谓;还有千与千寻中看似幼稚的小姑娘的执着、再见萤火虫里兄长饥寒交迫时从未消失的希望……他们都将精彩的故事浓缩到了胶片里,没有多余,恰到好处。

或许真的不应该在这善良的怪物身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砸上标签,四处贩卖。为什么不让他们留在过去,被人记着,成为经典。偏要画蛇添足,适可未止,重复地讲述那爱和勇敢。记得,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当你被情绪鼓动的时候,你就被奴役了”。一百多分钟观影过程,是观者心甘情愿被奴役的时间段。但是,被不断地以同样理由奴役,真莫过于画地为牢,那种焦躁地试图逃离,不正是票房之外“杯具”吗?

史莱克应该有烦恼、有困惑,甚至可以逃离,但通过这些现代社会人独有的浮躁,将对生活的复杂态度注射到这绿色生命身上,未免有些残酷。它就应该站在山头上,融进夕阳里,扭着大屁股,哼着小歌曲。

第一次觉得,被贴上3D标志的大英雄的谢幕,未必是坏事。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