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4-13
作者:吕英博

新节俭主义兴起 中国成衣升级(1)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吕英博 王科研是北京一家证券公司的中层职员,两三年前就已经习惯了消费杰尼亚的西装和HugoBoss的衬衫。在经历了这场金融危机之后,他感觉自己的“好日子”需要改变一下了。

“去年冬天,国外的奢侈品打到了三折、四折,回想起原来花在这些大牌上的钱突然觉得有点不值,一下子购买欲望就没了。不过,做金融这行行头还是需要体面一些,我现在就更倾向于性价比相对高一些、款式经典的东西。”王科研说,“而且,现在这个阶段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可能是挺尴尬的事儿,不合时宜。”

新节俭主义的兴起

王科研的想法是时下抬头的 “新节俭主义”的典型心态——他的收入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支出上却更为精打细算,既要避免过度的奢华,又要将日子过的体面、舒服。

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中国区总监赵倩对记者说:“前几年,国内消费者更偏向一种冲动的、炫耀式的消费习惯,但是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不少人开始回归理性消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对是否时尚的要求减低,却更加看重品质本身。”

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所发现:“‘趋优消费’可能是购买一个特定类别中的低价产品,而‘趋低消费’的意思可能是根本就不买某一类产品。‘趋低消费’并不意味着将就,而是寻求价廉物美的产品。这是对价格和收益的精明权衡,消费者在检查自己的购买决定时,就好像企业的高级主管在构思商业战略一样的仔细。”

不难想象,这股新节俭主义的兴起会给连续快速发展了6年的奢侈品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根据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CSC)的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份以来,全球奢侈品销售商每个月都是零售业中业绩最差的群体。ICSC还降低了对2009年奢侈品零售状况的预期,认为全年销售额将下降15%,而不是此前预计的下降8%。就连被认为可以挽救奢侈品的中国市场情况也很不乐观。根据上海商业网数据,从去年10月开始,上海静安区的奢侈品消费下降趋势就已非常明显:南京西路上的久光、恒隆、梅龙镇、中信泰富四大广场的客流量减少10%以上,主要几家高端购物中心的销售额,梅龙镇伊势丹同比下降15%、恒隆广场环同比减少21.23%。

上海复旦大学的奢侈品研究专家孙一民教授认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因此不可能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 “独善其身”。由于股市低迷和投资项目资金紧缩等原因,奢侈品消费的“核心客户”——中国富有阶层的财富大大缩水。“他们在奢侈品的消费上自然没有以前那么大方。”孙一民说。

《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的“2008中国富豪榜”显示,在全球经济形势剧烈动荡的环境下,由于中国内陆和香港的股市狂跌以及房市低迷,中国富豪们的财富已经受损。400名富豪的资产净值总和从2880亿美元缩减至1730亿美元。富豪40强的资产净值蒸发了680亿美元,跌幅达57%。

对于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另一个主力群体——年轻白领,孙一民教授将则其称为“边缘客户”——购买欲望膨胀但却极易受冲击。“他们可能为了买一个LV手提包省吃俭用好几个月,一旦购买,便陷入暂时的经济拮据。如今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遭受削减的薪水,以及与日俱增的失业几率抑制了他们的消费势头。”

 1  |  2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