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的新朋友(1)
王隽
15:51
2010-06-23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第一个由企业界人士自发创建的非营利性基金会。2004年成立,会员包括冯仑、王石、陈东升等知名企业家,以改善阿拉善沙漠生态为切入点,在过程中探寻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命题。阿拉善SEE基金会今年的慈善拍卖晚宴得到了36位艺术家捐出作品支持。企业家需要艺术家的灵感与作品来影响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从事公益事业,而艺术家也要有一个值得信任的平台。企业家精神与艺术家理想的碰撞,是平行于公益之后的另一番收获

北京东四十条桥南的首创大厦17层,6月5日这天晚上有活动,但并不像我们熟悉的那种晚宴——穿着黑色小礼服的公关迎来送往,有精致的带着品牌LOGO的布置和洋气的垫场乐队。

会场里很热闹,不算太正式,四周全是画,中央是两尊小雕塑,十来桌酒席上的客人大多相互认识,没开始前整个场子里都是嗡嗡的聊天声,明显是熟人的聚会。这边泰康人寿的陈东升和万科的王石顾着说话都没发现餐布已经掉到了椅子底下,那边联和运通的张树新站起来和前一桌背对着我的胖胖的背影打招呼——后来我看清楚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下简称阿拉善)的现任会长韩家寰。

很快曲向东便上台了,他简短地介绍了今晚的主题——SEE基金会的第一场拍卖晚宴。“ISEEU”的字样出现在大屏上——这当然不是《阿凡达》的台词,是当代艺术家魏立刚用梭梭林的形态为SEE基金会题写的。

为了顺利打开局面,聪明的女拍卖师从台下的大佬中选了一个来做助理拍卖师。这个人是冯仑,大家用掌声表示选得非常准。冯仑没有推脱,拿起麦克风就上阵吆喝。

每到无人加价时,冯仑就蹭到某位总裁身边,言语鼓动不利时,便抄起他的号牌说,“加点儿加点儿!8万——”于是几个来回,本来5万落槌的拍品,被他这么一吆喝,就能10万成交。结果到了后来,大家不但不直视他的目光,还把号牌放在身后,怕不留神被他拿去了。当然,客串之余,冯仑也会蹭回到自己的位子,拍下两件自己喜欢的画。一碰到底价很高的拍品,大家就默默地等着99号牌举起来,这时候,冯仑口中的“大哥”王石就会好人做到底,点头加价,包括本场最高价的拍品,管勇的《平静的红》就100万被王石收了——这为陈东升之前立下的500万目标贡献了最大的份子。

企业家自己也捐了三样东西,陈东升的泰康空间捐了画,韩家寰会长捐了雕塑,黄怒波捐了陪他登上珠峰的氧气瓶,看到那个氧气瓶,王石立刻站起来,走上台去,自顾自就介绍起这个瓶子的背景来——经过他的介绍,这个没啥用的空瓶子很快就拍了出去,大哥的功劳不容小觑。

当女艺术家崔岫闻的 《AngelNo.16》被陈东升本人以60万收入时,他立刻拿过冯仑手里的麦打断了拍卖师,大笑着宣布:“过了500万了!”

“大熊猫”的聚会

这般热闹的景象和他们开会时不太一样。

阿拉善从2004年成立,就算会员名单这两年扩大到了150个,和其他的环保组织的“面向大众”的活动方式相比,都算是企业家小圈子的游戏。

这一次,宴会上出现的生面孔,是十几位年轻的当代艺术家,现场的拍品都是他们无偿捐出来的,本来平常无奇的慈善拍卖,因为他们以及没到场的一共36位艺术家的加入,变得有点意思。

阿拉善做到第六年,SEE基金也成立一年多,会员们想为基金会募款,找不到好的形式,总跟自己玩也有玩腻的时候。这时候赶上企业家里算是最懂艺术之一的陆昂要做 “美术新势力”的批评家提名展,一下子和几十位艺术家有了密切的联络。 她忽然想到,不如把他们拉到一起“玩”吧。

 1  |  2 
相关新闻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