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周六的北京,人们一觉醒来发现漫天黄沙飞舞,北京从雾蒙蒙的灰色变成了黄色,沙尘暴已经有四五年没有光临过这个城市。现在却一路南下抵达香港,甚至飘扬过海占领了台湾。
去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但春天还依然很远。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密集的天气反常变化,阴谋论者们振开双臂高呼着,“世界末日要来了!”上一个冬天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被认为是人们最后一次联合拯救自身和地球的机会,却在政治家们的博弈间悄然流失。
一场全民参与的大秀
蔡涛对这些争论和流言并不理会,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的工作人员,他深知天气的反常和气候变化是两码事,人们不必像悲观的环保主义者一样,那样未免太消极。不过,倘若这能引起大家对环保的关注,未见得是坏事。
蔡涛整个3月都在为3月底“地球一小时”活动奔波,这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众多项目中公众参与度最高的一个项目,也是中国第二次参与举办这一全球性活动。活动当晚,全球的许多标志性建筑都会把外部景观灯熄灭,包括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纽约的帝国大厦等,今年这个名单要加上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面孔——故宫。
不过,这个活动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惹来了不少的争议,英国的媒体评论说,这大概是世界上让人最不舒服的环保活动了。关了灯给世界奉上黑色就能意味环保?黑色意味着黑暗、毁灭,而环保的目的应当在于帮助人树立希望。仅仅是一小时的活动,对真正关心环保的人来说,没有意义,而对于本身不环保的人来说,也无法吸引他们的关注。
而在国内,也有不少人质疑这场活动的目的,认为这不过是一场秀。蔡涛承认,“地球一小时”就是一场大秀,一场可以让全民参与的秀,“我们从不回避我们是在作秀,如果这场秀的目的是好的,我们为什么要去排斥?”
眼下,各种环境问题的凸显使得绿色、环保一类词汇成为频率极高的热词。环保是厂商推新品的噱头,是艺人用来给自己加分的万金油,是时尚潮流,但我们必须承认,环保就是没能成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目前,人们多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关注着,但行动者甚少。
客观条件并不完全具备让普通人进行环保的尝试。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望着拥挤的北京地铁一号线时,你不由自主地想买一辆车。这个逻辑听上去自私但却现实,凭什么我要牺牲生活的舒适度来做看不见意义的环保?
- 地球一小时 2010-03-25
- 白云峰:习惯了别人拿我说环保的事儿 2010-03-24
- 环境税年内难有定论 2010-03-24
- 环保部针对强沙尘天气启动应急预案 2010-03-23
- 季季有花开 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