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信忠:像上海人一样生活(1)
杨婷婷
11:01
2010-05-06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杨婷婷/文 廖信忠在自己的畅销书作品《我们台湾这些年》里说起自己最初来到上海的原因是 “为爱走天涯”,当爱情消失后,廖信忠选择了继续留在上海工作,他说既然最初选择了这里,就要在这儿好好生活下去。

他的坚持为他带来了好运,上海也成了廖信忠的福地。当廖信忠开始攒足心思在天涯上叙述台湾这三十年来的风云变化时,上海一家名为读客的图书公司看中了它充满趣味的讲述方式,在这家读书公司成功的市场营销下,廖信忠的第一部关于台湾的作品就达到超级畅销书的水准,首印30万册。

“以前我写一个字一毛钱,现在我写一个字一块钱。”廖信忠开玩笑说。

在上海,他已经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理想,当一个作家。

作为台湾的6年级生(70后),廖信忠对大陆的兴趣远远高于他的同龄人们,廖信忠曾想考取台湾政治大学的东亚研究所,主要方向则是研究大陆问题,可惜最后没考上。

服完兵役后,廖信忠经历了几次在大陆的长途旅行,足迹遍布了南方许多二线城市,包括四川昭化这样的小城。在他眼里,大陆的广阔疆域堪比整个欧洲大陆。而他最喜欢的地方,其实是北京。

1999年,他跟随美国大学一名教授第一次乘飞机降落在北京,骑着自行车逛完了清华北大,又常常流连于现在京城著名的文艺青年聚集地——雕刻时光咖啡馆、万圣书园等等,之后的两年暑假,廖信忠又来了两次北京,他热衷于探索北京胡同的秘密,喜欢二环内钟鼓楼一带,为北京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文人间的幽默谈吐所着迷。

他是想在北京生活的,如果他不是个懒人同时又愿意适应北京干燥寒冷的气候。

在许多台湾人眼里,上海是和台北最接近的城市,但廖信忠觉得不过是气候相像而已。他还记得2001年第一次来上海,住在一间破旧的旅馆里,白天去外滩闲逛时完全对江对岸的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高楼震倒,“我觉得那些高大楼群建筑能让任何人都想在上海工作,我当时也是,想得很单纯,就想在这儿有个立足之地。”

许多人都在潜意识里想征服这座城市。事实上2001年前后,也正是台湾岛内升起“上海热”的时期。2000年,有台湾媒体以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高楼做封面,标题起做“前进大上海”,杂志内页配以许多关于上海城市的详细介绍,未来发展规划等,给人一种上海在崛起,邀请你来淘金的架势。

这打破了台湾人对于对岸一直以来的印象,用廖信忠的话说,“我们一直相信大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为这边很贫穷。加上各种政治原因,我们对大陆的强大有一种恐惧的心态在。而上海,是整个中国的代表。尽管我们不承认,但必须要说,上海发展得比台北要好。这对台湾人来说是一种冲击,但又不得不服气。”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