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云起
王亦勉
19:03
2010-05-17
订阅

经济观察网 王亦勉/文 顺着长安街沿线的首都博物馆一路南行,便能来到道教古迹白云观。每到春节,这里举办的庙会总能吸引蜂拥而至的游人,争相触摸观中据说能带来福气的石猴,这成为每年京城百姓祈福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即便在平时,也能看到大量旅游巴士来来往往,作为北京的一大名胜,白云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绕过的景点。

然而在这片道教全真第一丛林的周围,却突然出现了两座以钢筋混凝为骨,玻璃幕墙为皮的狭长型建筑。它像一个时髦的水晶画框,将古老道观装裱于内,形成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都市建筑的完美过渡。

艺术地产新概念

与白云观形成呼应,该座名为“云起时”的现代建筑,是由华航置地开发的商业地产项目。由于紧挨白云观,毗邻首都博物馆,“云起时”坐拥深厚的文化资源。而从大区域来看,金融街即将西扩至此,朝北则有大量政府大楼,向南则属于白云观-天宁寺创意文化产业园区,该地强烈的文化属性,使得“云起时”与其它商业地产项目最大的不同,是以经营艺术品为主的商圈,更被冠以“艺术地产”名号。

提起艺术商圈,则自然让人想起798艺术区。谈起“云起时”与前者的区别,华航置地总经理窦晓玉认为,首先是区域属性不同,798介于朝阳使馆区和北京机场之前,消费群以国外艺投资者为主,而“云起时”的客户则更多会是政经界人士。其次,798是将工厂改造,以出租的形式吸引艺术家和画廊入驻,而“云起时”则是通过招标获得开发权,产权清晰并能销售。

融汇东西建筑风格

虽然紧靠有千年历史的白云观,但“云起时”并未刻意建成仿古建筑的样式,在处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关系方面,同时身建筑师的窦晓玉表示,仿古建筑仿得再像仍旧是赝品。新建筑一方面需要承载历史,另一方面更需面向未来。

尽管“云起时”整个建筑的造型和建材都采用了现代风格,可在规划方面却蕴含了古典精神,其灵感来源于故宫和“三海”(前海、后海和西海)的格局,故宫是以中轴对称的皇家建筑群,“三海”正好围绕在其周围,为布局严谨的故宫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氛围。

效仿故宫与“三海”布局方式的“云起时”,既有沿街式建筑的特点,拥有很长的沿街面,又根据商铺的隔间需要,处理成独立开放的城市空间。而白云观作为国家级保护单位,对周边新建筑有高度限制,因此“云起时”沿口高度6米,将房顶进行斜坡式处理达8米。同时又采用景观式建筑方式,向地下深挖两层,形成下沉广场,在其周围覆盖绿化植被。站在建筑中,抬头便能看到从白云观围墙透出的郁郁葱葱,这是写字楼等高层建筑无可比拟的视觉优势,成为喧闹的北京市中心难得的一片清净的珍宝花园。从开放园林到水晶走廊,“云起时”将古典和现代的建筑关系进行完美融合。

文化展览常年办

年届90的画家吴冠中,近年来已甚少出席公共活动,然而他却两度造访“云起时”,3月份更在此地举办了个人作品展。除了吴冠中,“云起时”已邀请马未都、吕立新等文人学者开讲座,举办齐白石、黄冠余等书画名家的作品展。就在5月16日,著名钢琴家藤矢初带着学生们,演奏首首经典钢琴曲,藤矢初亲自上台进行生动讲解,为观众进行了一次难得的古典乐普及。每月定期举办的文化沙龙,便是“云起时”着力打造的“艺术地产”概念的一部分。

艺术虽然有各个门类,但本身就是触类旁通的。据窦晓玉介绍,一方面“云起时”想成为博物馆式的卖场,一层画廊的陈列方式就采取博物馆式的开放式展览,然而博物馆的展品是无法拿回家的,在“云起时”却是可以购买的。另一方面,想把“云起时”做成一个文化沙龙,搭建一个能够让艺术家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便于老百姓感受高雅艺术的场所。

仅以吴冠中的作品为例,《交河故城》2007年以4070万成交,完全并非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另外,吴老如今已不出售作品,基本靠捐赠的形式,他的作品悬挂在各大博物馆中,成为人类的财富。就老百姓而言,想要贴近大师的作品,除了在博物馆欣赏之外,在“云起时”则能买到印制精美的复制作品。

吴冠中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让更多人看到,而不只是在藏家手中转来转去,授权给深巷画廊由雅昌精印了一批复制品,水准之高甚至连吴老本人都分辨不出。至于复制画的收藏价值,窦晓玉认为并不能将收藏复制画作为投资目的,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下一代进行美学启蒙。

置身诗情画意,聆听曼妙琴声,坐看云起,好不惬意。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