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香港书展的全部讲座活动基本结束,如果从受关注度来给六天超过100场讲座排座次的话,那么第一名是韩寒,第二名是章诒和。前者讲座近2000名读者,分三个场地分流读者,韩寒全部一个半小时都在回答“粉丝”的问题。于此形成有趣的对比是,章诒和的讲座有近500名读者,她单独讲座了一个小时,准备了好几页演讲稿。
今天的香港《太阳报》在第二版要闻版刊登了一整版的香港书展报道,大标题是《文学书突围 毒药变畅销》,报道说,韩寒主编的《独唱团》在香港暴雨的纷扰中,依然压过了靓模,一举让文学类图书成为第二类畅销作品,销售逾千本。
李海鹏的新书《佛祖在一号线》里有篇文章叫《卢瑟与御姐》,里面有段话这么分析韩寒的:韩寒写得好不好?我觉得写得好。可是,如果他不帅,不成功,不出名,不赛车,影响力还有多少呢?我看万分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活得像些符号,而不是一个个生动的、需要用足耐心予以理解的人。
《南都周刊》执行主编许庆亮评价韩寒道:李敖陈文茜是两只被后浪冲到岸上的土鳖。韩寒在文学或文化上,或许成不了福克纳,但能做到凯鲁亚克那样,不玩味多高深的文字,用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影响一代人。
可是,一代人的价值观是可以这么容易受影响的吗?那么全球500强企业里“绝顶聪明”的精英们的商业全球化的努力也太失败了。
我们的祖先一开始都是直立行走的人,也许他们并不高大,但也不至于是侏儒,几千年的进化,到今天,不管承认与否,你我都变成了侏儒。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祖先”从坟墓里蹦出来,就惊呼,巨人啊,巨人来了,大家奔走相告,去围观,去膜拜,仰头看着,眼睛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当然我也在那个围观的行列里,我也顺便听到了我的同类们问巨人的问题:你这么高大,你对我们矮人长高有什么建议?你长那么高,怎么处理自己的恐惧?最近一个月博客都没有更新,你在忙什么?你一直带着笑脸,怎么保持好心态?你来我们地球,想见哪位明星?你结/婚了吗?什么时候做父亲?我长得像张柏芝,给我打电话哦。
以前我不相信天赋秉义和宿命论这一说,但是当我发现自己怎么蹦蹦跳跳还是长不高时,我信了。但是,我们的土地上突然有了几个正常身高的人出现时,我们变把他当成“巨人”啦,我们就看到了希望一般,相信自己也终有一天能因为有他作为榜样而变成巨人。
但是我们忽视了我们之所以成为侏儒的条件:没有从爸妈那里得到巨人的基因,后天又实在是生存恶劣,喝的奶里有三聚氰胺,好不容易活下来了,呼吸的空气里却有汽车尾气,看的字里充满了虚假和谎言,听到的话里又都是你就应该是个侏儒,别梦想你能长高了。如果谁不小心比别人多长了几厘米,那对不起,你妈要把你喊回家喝茶的。
所以,那些身高正常的人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他长得太高太大太威武太帅气了,太容易被大家看到了,走在哪里都有人围观,惊呼我们这个时代太伟大了,竟然出了位巨人,我们从你那里看到了让我们长高的希望啦。
可当有一天,我们都头发花白了,牙齿掉光了,眼睛变得模糊了,行动不便并且开始缩小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那些巨人依然没有让我们长高哪怕一点点。
- 书店必死吗? 2010-07-27
- 书展,该结束的早已结束 2010-07-24
- 香港书展纪事:韩寒的“大片儿” 2010-07-23
- 谁在看《独唱团》 2010-07-13
- 海上传奇:白衣飘飘的韩寒 201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