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帝国兴衰的气候密码系列之马背民族的迁都伟业(下篇)
图门巴雅尔
2010-11-26 14:04
订阅

经济观察网 图门巴雅尔/文 孝文帝迁都事隔不到半年,一场反对改革、反对汉化的武装叛乱便从朝廷内部发生了。迁都第二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太子元恂(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成汉姓,其中拓跋改为“元”,拓跋恂成了“元恂”)留守洛阳。元恂素不好学,体又肥大,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每每追乐旧都平城,常思北归;又不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

元恂的随从(太子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孝文帝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事发后,洛阳禁卫军司令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发展。 第二天清晨,帝国国务委员(尚书)陆琇驰马奏报,孝文帝闻讯大惊,中途急急折返洛阳,当即引见元恂,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又令咸阳王元禧(孝文帝的亲弟弟)等人代替自己打了元恂一百多杖,直打得皮开肉绽,才拖出门外,囚禁于城西别馆。一个多月后,元恂伤势有所好转,方能起床行走。

十月,孝文帝引见群臣,议废太子恂。太子的两个老师(太傅)穆亮、(少傅)李冲一齐脱帽叩头请罪,孝文帝说:“你们请罪是出于私情,我所议论的是国事。‘大义灭亲’,古人所贵。今日元恂想违父叛逃,跨据恒、朔二州(意指元恂想在平城所在的恒州和邻近的朔州发动叛乱),犯了天下的头条大罪!这个小子今日不除掉,乃是国家大祸,待我百年之后,恐怕又要发生晋末的永嘉之乱。”

十二月,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派兵看守,给些布衣粗食,不至饥寒而已。次年四月,孝文帝巡幸长安,帝国监察院院长李彪秘密上表,告发元恂又与左右谋反。孝文帝得报,急派大臣带着毒酒赶赴河阳,逼令元恂自尽,时年十五岁,敛以粗棺常服,就地埋葬。

元恂被废的当月,帝国恒州市长(刺史)穆泰、定州市长(刺史)陆睿相互合谋,暗中勾结帝国北方军区司令(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安乐侯元隆、军分区司令(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等人,阴谋推举朔州市长(刺史)阳平王元颐为首领,起兵叛乱。

参加这次密谋的穆泰、陆叡、元思誉、元业等这些人大都是鲜卑旧贵及其后裔,他们不满意孝文帝亲任中原儒士,他们对于迁都变俗、改官制服、禁绝旧语(鲜卑语)都抱着反对的态度。孝文帝的叔叔元丕甚至公然在盛大的朝会上独穿鲜卑旧服而毫无顾忌,孝文帝看他年老体衰,也不强责。迁洛之初,元丕的两个儿子元隆、元超还曾企图劫持太子元恂留居平城,起兵割据雁门关以北的恒、朔二州,阴谋虽未得逞,但叛逆之心不死,这次又与穆泰等人酝酿更大的叛乱。

元颐佯装许诺,以稳住穆泰等人,暗中将叛乱阴谋密报朝廷。时任城王元澄卧病在床,孝文帝立即召见他说:“穆泰图谋不轨,扇诱宗室。今迁都不久,北人恋旧,倘或发生叛乱,南北纷扰,朕洛阳就难以保住。这是国家大事,非你不能办。你虽有病在身,但要强打精神为我去北方跑一趟。要根据形势,妥善处理。如果叛党势弱,就直接前往擒获;若已强盛,可用我的命令调发并、肆二州的军队进行出击。”

元澄答道:“穆泰等人愚蠢而糊涂,正由于迷恋旧生活才这样做,没有什么深谋远虑;臣虽不才,足以制伏他们,愿陛下不必担忧。臣这点小病,怎敢辞绝呢!”孝文帝笑着说:“任城肯去,我还有什么忧虑的!”遂授给元澄节、铜虎符、竹使符,配给部分禁卫军,让他代理恒州市长(刺史)之职。

元澄受命,倍道兼行,经雁门往北直趋平城。先遣部下李焕单骑入城,出其不意,晓谕穆泰同党,示以祸福,叛党顷刻瓦解。穆泰无计可施,仓促率麾下数百人攻打李焕,不成功,败走城西,束手就擒。元澄一网打尽穆泰同党,收陆睿等百余人下狱,老百姓拍手称赞;并将平叛始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孝文帝大喜,召见公卿大臣出示奏章说:“任城可谓社稷之臣。看他审案的狱辞,就连古代的皋陶也未必能超过他!”皋陶,传说是禹的大臣,掌刑罚。又面对咸阳王禧等人说:“你们当此重任,未必能够办到!”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立皇子元恪为太子。二月,孝文帝北巡,准备到平城亲自看看那里的情况。途中经过上党铜鞮山,看到路旁有十几棵大松树,一时诗兴大发,边走边作起诗来。眨眼功夫,诗就作成,命人拿给彭城王元勰看,很自信地说:“我开始作此诗,虽然不是七步,但也说不上远。你也作一首,等走到我这里,诗要作成。”当时元勰离他仅十几步远,遂且行且作,还没走到其地就作成了。诗写道:“问松林,松林几经冬?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孝文帝大笑道:“你这首诗也是笑话我罢了。”不数日,来到平城,劳问任城王元澄等人,引见穆泰、陆睿及其党羽,经讯问,没有一个含冤叫屈的,人们都很佩服元澄明断。穆泰及亲党全部被杀;陆睿赐死狱中,妻子流徙到辽西为民;元丕免死,留下后妻、二子,一同发往太原为百姓,杀元隆、元超与同母兄弟乙升,余子徙敦煌。

这次叛乱,留在平城的鲜卑旧贵族多数都参与了,只有于烈一族没有卷入。因此,于烈更加受到孝文帝的器重,后来被提升为首都禁卫军司令官(领军将军)。

叛乱平息后,孝文帝以鲜卑旧贵和北方各少数族酋长不堪暑热,允许他们秋居洛阳,春还部落,当时人称他们为“雁臣”。

然而,孝文帝去世仅二十年之后,这些“雁臣”的和后代,趁北魏中央政治腐败之机,在帝国北方六个军分区纷纷闹事,掀起了注明的“六镇起义”,而隋文帝和唐高祖的祖父辈、父辈也就粉墨登场了。

孝文帝的迁都大业,促进了鲜卑人的汉化,也加速了帝国的灭亡,兴衰无常,乃元宏寂寞身后事,任人评说,而他自己,从小失去亲生母亲,由祖母冯太后抚养长大,五岁即位,十九岁亲政,三十二岁死于南征途中,短短的十一年在位,让北魏抵达全盛的顶点,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也为中国结束魏晋南北朝分裂,隋唐帝国统一埋下了伏笔。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