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辩“虎妈”(1)
2011-02-23 15:29
订阅
 1  |  2  |  3 

幸福和成功没有直接关系,我认为幸福和严格或宽松也没有直接关系。【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Business_lifes/wenhua/2011/02/23/194087_2.shtml

虎妈蔡美儿和她的两个孩子

2月23日上午,《人云屹云微访谈》邀请了SOHO中国CEO@张欣及其好友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一起跟大家聊聊“虎妈”教育,探讨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最好的、是否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等话题。

张欣:母亲的鼓励是最有效的启发

@鱼在水中 :向@张欣 提问:在你心目中,怎样的妈妈才是真正的好妈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

张欣: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人生的目标,还能帮助孩子发掘他的潜能,也要鼓励孩子专注于他所爱,有这样妈妈的孩子是幸福的。我害怕那种把自己孩子当竞争机器的妈妈。

@PinkDove :向@张欣 提问:中国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面临着数不清的考试和竞争,您觉得虎妈式的严格教育和美国式的宽松教育,哪种更适合中国孩子?

张欣: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都是独特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挖掘人的潜能。虎妈式的严格教育“追求卓越”这一点固然好,但她要求的机械式的“重复”和中国教育的“死记硬背”是一回事,无法发掘孩子独特的潜能。我认为这不是“严格”与“宽松”的差异,是“发掘”与“压抑”的区别。

虎妈教育也会把孩子培养成“竞争机器”,其实人天生就有追求卓越,追求美好的“自身愿望”,虎妈式高度竞争会压抑孩子的愿望,因为快乐来自竞争的胜利,没有了假想敌就没有方向。我们中国的很多孩子都是考试机器,考高分是目标,但并不喜欢学习本身,一旦考入名牌大学,首先就把书撕了。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教育如果没有建立人对学习的兴趣,对发现未知世界的渴望,对创造新事物的追求,只培养考试的兴趣,这样的教育不成功,而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能达到的,需要灵性的教育。

严格本身是好事,是高标准,但严格到让孩子感到痛苦、耻辱,这还能启发孩子的志趣吗?试想想,一个不断受到家长羞辱的孩子,又拼命的要打败每一个他的假想敌,这样的人心中有爱吗? 
@玩具2010 :向@黄亚生 提问:最近的同学聚会表明,上学时的差生现在混的最好,是中国教育特有的现象还是美国也有?

黄亚生: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有一个观察的偏差,就是我们讨论多的是学习不好但成功的案例但是没有注意学习不好不成功的案例。我想总的来讲还是学习好的成功地多。

@付立平 :向@黄亚生 提问:从您的角度来说,强势要求孩子按父母的规划去成长的方式可取吗?

黄亚生:我觉得不可取。虎妈讲的是她自己家的事,但是中国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很多是不成功的。到了大学能够看出一点苗头。有些华裔的孩子在大学时就不知道该学什么专业因为从小他们都是受父母的控制,等长大以后就没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观念。

@帅妞CC :向@张欣 提问:你在严格的母亲教育下长大,又在英国和美国学习工作过很长时间,你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怎样在中国和西方两种教育风格之间保持平衡?

张欣:我在中国上到初中毕业,那时我一直是一个糟糕的学生,我很自卑。后来到英国读书我才知道原来我也可以是个好学生,而且我那时很着迷学习西方的文化、历史、哲学,学习是如此的快乐,那些能启发孩子热情的教育方式是多么重要!总的来说,鼓励是很有效的启发。

@付立平 :向@张欣 提问:从一个妈妈的角度来说,您觉得我们可以规划孩子的人生目标吗?然后按照自己的规划系统来打造?

张欣:这是我们父母很容易犯的错误,因为我们的脑海里有一些成功的模式,但这和孩子自身的潜能没有直接关系,比如我就很惊讶地发现我的小儿子有运动的天赋,这在我们家族里几代都没有出现过。我现在非常鼓励他着迷的足球,而且积极参与到他的足球运动中。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以后不会上名牌大学呢?有这个可能。

@黄瑶琼J :对 @黄亚生 提问:就现在来说中国父母觉得学历最重要,不管花多少钱也要买个大学给小孩读。可大多数同学都是浑浑噩噩过了这四年。您觉得父母花这钱值吗?为什么呢? 
黄亚生:中国现在大学生失业是个很大的问题。我想中国父母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