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2-24
作者:雷梓

悲伤和美好应该各占多少?

经济观察网 雷梓/文 煮面的水在小号的铝锅里开始冒泡,我的眼睛还逡巡在书的字里行间。身体右侧的窗外阳光明亮。世界隐隐蒸腾着的响动让心里更显沉静。

这样的一幕无比熟悉,似乎清晰地回到了自己的初中时代。那个时候的我懂得做饭炒菜,父母是双职工,两个妹妹归我照管,大人回家的时候饭菜基本也可以端上桌了。这一方面归结于我懂事,放学后很少不回家跑去撒野;另一方面,在环境上取决定作用的是家离学校实在是很近,也就100米的距离吧。那个时候自然不像现在有如此多的书可看可选择,但是书禁已经不是很严,而且能够传到我手上的,今天看来都是经典。书目就不去细数了,此刻想缅怀的是那一幕幕跟眼前相仿的温暖的记忆。火上蒸着米饭,湿润的空气里氤氲着粮食的芳香,我站得离灶台很近,煤炭燃烧的红光映在书页上,也在我的瞳孔里闪烁着光影。这样的时光让人娴熟,没有烧糊过饭菜,也没有污损过书本。

我一直对经历的过往心怀着感激。如同眼下捧着的《朗读者》中的米夏。此刻正读到第一部的第7章,本哈德·施林克为他年轻的男主人公这样写道:“我爱上了她,就是她同我睡觉得到的回报吗?直到那一天,直到我和一个女人共度一夜之后,我才觉悟到我早先是给惯坏了,因此我就必须偿还。对谁?对这女人,至少要去真爱她;对这世界,至少要去面对它。”这样涌动出的感激之心,我相信我们都曾有过。至少在我们初尝人生喜悦与疼痛的那些时刻。我们一遍遍地在心里叮嘱过自己,要对她(他)好,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好,要相信善良相信阳光,相信自己会朝着正道,永不偏移,感谢老天,感谢每一个对我的心意有知的神灵,我是那个最最幸福与坚定的人。后来发生了什么呢?我们说不清楚了。我们只能懦弱而滑头地嗫嚅:我也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其实我们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们遇到了太多超出我们想象,并且不为我们意志所能控制的不愉快,这庞大的不愉快足以裹挟我们生存的世界,足以颠覆我们想要小心护持的理想国。灰暗,不公,暴力,偷窃,欺骗,沮丧,不满,无知,虚伪……原来等待我们的更多是罪恶是失败是对自我人生的怀疑和否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渺小,越来越无助,我们渐渐忽略了那来自心灵的清澈的感恩之情,不抱怨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好感激的?你看我,多可怜,多无辜,该追究和惩罚的不是我,神和菩萨定会将我忽略。是的,你都已经失去了自己,谁来感激与怨怼还有多少意义?

看过改编的同名电影,重新从书架上把《朗读者》取下来。坦白说,电影给予我的,远没有小说给予我的多。电影这东西,毕竟声光色影,闪耀迷离,触发的感官知觉比文字要纷杂很多,反倒消减了那白纸黑字直指人心的力量。凯特·温丝莱特在商业片经典《泰坦尼克号》中的饱满风情,相信很多人记得,这一次她扮演汉娜,一开始被15岁少年称呼为“施密茨太太”,应该是承受了一次相去甚远的角色挑战。不过,我觉得这部电影对她的塑形一开始就失之偏狭,准确说,就是离悲伤太近,离美好太远。这损害了小说中那种属于少年春时的甜蜜与忧伤。温丝莱特的身体一开始就显露出带罪的、扭曲的、虚无的阴暗与苍老,实在不足以让米夏在初始亲近时发出由衷的赞美。该片导演似乎太急于给电影定调了,定下那个关于善与恶纠缠、罪与罚错位、尊严与皈依不可兼得的悲观惨淡的调子。电影还把小说的丰富性给抽离了许多,最后我从影片中得到的,只剩下一对相差21岁的孽缘男女,他们相系三十余年的个人命运荒诞又沉重,交缠又疏离,激情之初就是灰烬之末,在罪与悔中徒剩空无。

相比这些,我把最要紧的放在最后说,电影对“朗读者”这个主旨形象与情境的处理也很潦草。真的,我实在不能原谅。电影似乎是承担了一个不得不去勉力完成的任务,前后两段有关“朗读”的情境——前者是面对面的朗读,后者是通过录音带的放送,隔着中间无明而撕裂的时空,看似相呼应,实则孤立而彷徨,仓促又堆砌,如同中国早期彩色影片中表现高调情绪的虚幻慢镜头一般,机械,轻浮,空乏无味,失去了小说文本中那种感动乃至震撼心灵的力量——微妙,惊喜,执着,沉静中的狂热。我在读书时激越的心跳在电影中被轻飘地阉割了。

冲动着打开这个文本框的时候,并没想把结尾着落在对一部电影的褒贬上,对此我有些自感无奈。我合上书本,坐在一片寂静之中,让自己从枝杈并不芜杂的情节,从沉着的叙述及其中裹挟的漫卷遐思里走出来。《朗读者》给予我的其实是如下这些:

爱,或者说有一些爱,会在个人生命中留下深刻的辙痕,甚至永难风化和覆盖,她可能是一些气味,几组蓦然间犹在眼前的视觉场景,温度的冷或暖,在陌生空间里突如其来的亲切的呼唤,使得你坚持她就是她,而你还是你,至少在你的前面或者后面,那个你一直站立在那儿,不曾消失,也不期望你将她找回;认字,读书,或者说学习的可能与能力,是人生中间不可忽略的一根杠杆,它是心灵的,也是现实的,事关尊严乃至生死,汉娜正是在这两者间做出了选择——事实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文盲,迫使她选择了漫长的囹圄监禁——或者说,是时代加诸其身的罪孽更耻辱,还是做一个无知的文盲更耻辱,在这两者之间,汉娜选择了承受前者,而逃避了她更为看重的后者,并以余生的坚韧的努力来将其洗刷;最后一点,是“我们”作为大众群体的自我质询。你如何对待你爱人的罪,在你爱上的人是一个带罪之身的时候;你如何对待你身边此起彼伏的罪,你也许真的没有伸手,你确实不是直接的涉案当事人,那么你的自私、你的姑息、你的漠视、你的奸猾、你的推诿、你的纵容而不宽容是不是罪?你如何从这个罪孽丛生的群体中洗脱干系,你如何与这个善恶恩仇混沌难分的世界相处?!以德报怨即可将邪恶招安吗,以牙还牙即可将正义恪守吗,洁身自好即可让良心得其所归吗?暂且辗转反侧,煎熬着过吧,否则我也不知当如何自处。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