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知识分子的无厘头

订阅
11:38
2010-01-29
梦扬

 

作者:孔庆东

定价:25.00元

出版时间:2010年2月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作品为“北大醉侠”孔庆东的最新博文集,收录遴选了孔庆东在2009年的最新博文,另外也收录了部分其他年份的博文。作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除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辛辣评点外,更多抒写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从一个“青年和尚”到“中年头陀”的心灵轨迹逼真描绘,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之让人体会到岁月的精彩与处世的尴尬,并领悟到独特的人生哲思。

【作者简介】

孔庆东,北大教授,江湖人称“北大醉侠”。著述广博,以《47楼207》蜚声文坛,被众拥趸誉为校园文学之《葵花宝典》。又有《笑书神侠》《脍炙英雄》《千夫所指》等作品荼毒江湖。
其文亦庄亦谐,庄处如入佛堂,让人警然自思。邪处如进青楼,珠围翠绕,顿觉身心大畅。

我在QQ上和一个出版社的MM聊天,说,今天要赶紧干活儿,一会儿还要去看电影《孔子》。她说,你在电影院看《孔子》,我在家看孔子后人——孔庆东的新书……

说实话,孔庆东的书我原来也比较喜欢,看完《47楼207》,又去找《口号万岁》。所以看这本新书《四十五岁风满楼》并不算吃力,两个小时就翻完了半本。看得如此之快(最近我正在看苏珊桑塔格的《他人的痛苦》,看得我真是有些痛苦,一个礼拜才翻了80页),首先是因为北大醉侠的幽默和通俗仍然未改。来吧,这是原话摘录——孔和尚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公共场合跟中年妇女吵架,那些妇女简直就是“话精”,一通机关枪般的扫射,管你什么文学博士哲学烈士,两分钟内就让你任何铁汉也像央视大楼一般在冲天大火里轰然倒塌。

孔庆东被人称为是北大的马克吐温,钱钟书之后真正懂得幽默的人。不可否认,钱氏与孔方兄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即两人都曾依靠博闻强识,抒发一下知识分子的无厘头。但钱的智慧和想象力更胜一筹,孔先生则主要依靠词语的嫁接与混搭。

说起对词汇的依赖,孔先生自己都说过,身在校园,行文不免迂腐。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他行文时,经常来一些诗词或者俗语的改编或强用。比如这段——郭沫若被蒋公介石通缉,跑到日本研究了十年甲骨文,赋诗道:“去国十年余泪血”。鲁迅跟许广平结缘十载之际,赠画题诗曰:“十年携手共艰危。”……人家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为了救国救民,孔和尚则纯粹是闲云野鹤无事忙……十年过去了,涛声依旧。猩猩还是那个猩猩,野狼还是那个野狼。

这种文章让90后看看真是不错,起码可以丰富一下传统文化知识。但中文系的教授,应该懂得这些陈词滥调是语言句式创新、幽微情感表达的大忌,也是一种偷懒和炫耀的捷径。要写好文章,一是不能着急,像写小品台词一样每句话都想着怎么去抖个包袱,那就完蛋了。郭德纲为什么不上春晚,他说春晚的时间太短,来不及让你平铺稳垫。所以能适应这种场合的东西就是东北小品,它能密集地引爆那些笑点。另外,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本身的魅力,但我们不能光靠语言的光环照耀着。要看一个人的文章好不好,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把它翻译成外语:看还有多少思想或情怀能保留下来。

说起情怀,孔先生还是有一些的,他的一些散文在记人写事上真挚洒脱,一些游记散文也有些趣味。比如这次的新书里提到了一个上海女编辑为了约到好稿子,经常对那些作者说:大哥,我要……但真正系统深刻的,说实话,不多。这个问题在他的杂文中依然明显。在这本新书中,我很难看到新鲜的有启发性的话语。他夸赵本山和李银河都是为民说话的好人时,用了一大堆学术资料来举例——“失声的群体”是1968年文化人类学家阿登纳(Ardener)和雪莉(Shirley)在剑桥大学提出的,随着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我们的语言是由男性规定并为男性服务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内部,还有许多“失声族”……李银河关注的“性取向弱势群体”,赵本山关注的“阶级地位弱势群体”,就都是我们需要给他们话筒,给他们键盘的兄弟姐妹。

言论貌似非常有文采又非常通达,但不就是一个沉默的大多数的事吗?拿这些英文名和专业术语在老百姓面前装有文化足够了,在知识分子面前,就兴趣索然了。

孔先生还对样板戏珍爱有加——我们能够允许那些充满封建思想的旧戏原汁原味地演出,为什么不能容许革命文艺原汁原味呢?经过三十年的笑骂侮辱,样板戏像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歌一样,更加巍然屹立,傲视人间,让今天这个苍白无耻的文艺时代战栗发抖。

同样的问题,跟孔先生差不多大的作家胡发云在小说《如嫣》里也有另外一番思考,原话我记不住了,大概是说,我们今天还在唱这些东西,但并不是怀念它的思想。而是被这种形式绑架了,这个形式凝聚了一代人的青春——荒唐的青春。我理解胡发云的意思是,今天我们在老鼠爱大米朗朗上口的旋律的轰炸下,可能嘴里不自觉地也会哼哼几句,但不代表就因此认同它的艺术价值超过了诗经里一些貌似很平常的句子。苏珊桑塔格也曾说过,这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往往是有意而为之,并被强加成我们共同的记忆。

这是我认为孔先生很露怯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我就是正确的。孔先生有比较强烈的毛时代情节——有人说毛泽东破坏了什么传统文化,纯粹是闭眼胡沁。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主要破坏的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例如缠足纳妾私刑迷信等,后三十年才搞得人欲横流六亲不认抢男霸女欺宗灭祖也。

这样的话在新书中曾多次出现。据此判断,孔先生像是左派,但他又说——千万不要被表象蒙蔽,以为中国那些当官的真的热爱传统文化,他们都是蒙您哪。很多官员高举着俺家孔夫子的“和”,不过是想让老百姓安分守己,不要抗争,谁要是上访闹事,那就是“破坏和谐”。

是左是右都不必努力分辨了,因为这些思想大路货无论站在哪一头都无足轻重。

总的来说,我认为孔先生由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少年一路青云直上成为体制内的得势者,“人过四十五……混得最好的也不过是只笼中虎啊。”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画过领导的漫画来讽刺一下,但这跟陈丹青张鸣直接开炮有天壤之别。韩寒说郭敬明的书适合城乡结合部的孩子们看,其实孔先生的书也比较适合高中和刚上大学的孩子们看看,但一定不要沉溺其中。

在这本新书中,还收集了很多人评论孔先生的文章。有一篇把孔先生的文章分析得很肉麻,说他塑造了一些圆形人物。所谓圆形人物就是针对扁平人物说的——这些概念都是糊弄中文系以外的人的,所谓扁平人物就是类型化人物。文学人物由扁平人物进化到圆形人物怎么也得百十来年了吧。这是骂孔先生还是夸孔先生呢。

扯远一点,我一向很讨厌一些圈子里的互吹互捧。现在连老百姓都学会这套了,看看那些博客里的留言吧,简直是嘴比脚臭。吹捧像喝酒一样成了一种社交的仪式和方式。喝酒的时候,自己喝一杯就受了一点罪,而这个受罪就由一种自虐的负能量,转化成了对对方的尊重与热情。真是奇妙。

(书评和相关资料由华文天下出版公司提供)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