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广西师范大学的“电影馆”系列丛书,在读者中有很高的品牌号召力
经济观察网 王亦勉/文 上世纪,台湾远流出版的一套“电影馆”系列丛书,在大陆电影类图书市场尚属空白的时代,却碍于台版书昂贵的定价,以及相关出版法律的规定,使得该套丛书在很长时间内无法与我们见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位于北京的分公司“贝贝特”,在2003年开始和远流合作推出简体版“电影馆”丛书,当时远流有一些书籍的版权在手,且有现成的中文译本。于是贝贝特就引进了8-10本,由于当时大陆的出版社没有系统包装电影类图书的做法,再加上“电影馆”的名气,得知是从台湾原版引进,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最初加印很快,其中《解读电影》一下子就卖到了2-3万册,卖的最好的是《导演功课》,最终累计销量大概有5万册左右。
不过这种出版模式存在的问题是,远流虽有中文版权,但是授权时期相当滞后,将版权授予贝贝特的时候也就剩2-3年,有些甚至已经快到期了。大陆版卖完以后,除非续约才能加印,而后续工作只能由贝贝特自己去和版权代理谈。远流也没有权利随意授权给贝贝特,有些书籍他们自己都没有版权,有的可能只有繁体版版权。
而后贝贝特的“电影馆”丛书,就和远流没有关系,开始自己独立策划。如果编辑对某个选题感兴趣,首先联系台湾的版权代理,要求对方寄样书,再由编辑审阅之后上报公司,通过选题提出版权交易报价单,签完合同就能够着手筹备简体版书籍了。
目前“电影馆”的责任编辑周彬到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和远流谈下版权却还没有出版的书籍:《魔灯:伯格曼自传》以及《斯科塞斯论斯科塞斯》,“我自己就做了这两本是和远流合作授权的。”周彬说。
由于电影类图书门槛较高,专业理论就不用说,哪怕是导演传记,也要求读者对该导演其人和作品有着起码的了解。所以就注定了核心读者非常小众。对于以后“电影馆”丛书的发展,周彬将坚持走精品路线,不做模棱两可的图书。之前和远流的合作是拿现成的,但其中一些并非最好的,将来会转变出版方针,以作者为主。
当然除了作者,译者也很重要。电影书毕竟属于专业类书籍,对译者各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这只能依靠编辑的把关。周彬遇到过不少译者,交出来的完稿翻译质量不行,但书的版权已经快到期,最终只能自己扛下来,一句句地和原文校对。
在选择译者方面,周彬敢用新人,有些甚至是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目前“电影馆”正在筹备一本罗杰·伊伯特(Roger·Ebert)的影评集,他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家。负责该本书籍的译者之一周博群,则刚刚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从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兴趣爱好来说,是很靠谱的。”周彬说。
周彬让其试译一篇关于小津安二郎的影评,伊伯特在原文中运用“move”这个单词,具有双关的意味。指电影不仅仅是“运动”的画,更包含着情感的流动。“我用这句话考验译者对于电影的了解”。
相比“电影馆”刚进入大陆,如今的电影图书市场没以往没有那么火了。周彬认为可能一开始大家憋太久了,直接购买台版价格贵且不方便,简体版推出之后一下就便宜很多,自然是蜂拥而上。电影类图书不及以往畅销,是因为市场趋向于理性化,更加要求出版社精耕细作。就像以前将西祠论坛的影评出版合集也能卖得很好,现在显然卖不动了,是因为读者眼光开阔了,层次提高了。
每逢地坛书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摊位总是人头涌动,足见该社在读者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品牌认知度。但是周彬则认为书市的火爆,是建立在疯狂打折的基础上,反正不是好事。会使读者误以为书的库存很多,都等着出版社清仓处理才去抢购。
在普通读者眼中,广西师大书籍的定价向来较高。对于图书销售,周彬说贝贝特的发货折扣是比较高的,且对当当、卓越这类B2C网站和实体书店一视同仁,因为如果折扣不一致,那么对实体书店非常不公平,毕竟实体店的运营成本比网店要高得多。
“我们定价是根据成本来的 ,首印第一版卖完基本保本,而后靠加印赚钱。我们会核算下,不可能卖完了会亏。”周彬说。
1 | 2 |
- 金融危机年代的跟风出版 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