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代帝王 阿巴多(2)
1 | 2 |
北京情结
1973年,阿巴多携维也纳爱乐乐团访问北京,当时在民族文化宫剧院,与殷承宗合作演奏了 《黄河钢琴协奏曲》,行云流水,火爆异常。2009年9月13日中午12点半,阿巴多再度到访北京。时隔三十六年,老人仔细端详北京的变化。他比演出提前一周到达北京,首先游览了长城,当年,他就来过这里。随后的几天,他乘车时每次都兴奋地坐在副驾驶位置,好奇地四下里看着,努力回想当年的地名和经历。“三十多年前来北京的时候,街上满是自行车,却只能看到一辆汽车,而现在的情景完全相反!”
在演出的日子,他放弃了专车,特地选择地铁作为交通工具。从国贸站坐到天安门西,此时正是上下班高峰期,异常拥挤,他毫不在意,却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地体验着。直到快出地铁,他才被人认出,乐迷们急忙掏出手机与相机抓拍。
内省 幻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离开柏林爱乐后的阿巴多,声音理念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在上述的马勒第二交响曲唱片中,以及今年卢塞恩夏季音乐节开幕演出中得以体现。这次北京演出中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在柏林爱乐时代,声音比较明显地带有德国式的硬朗、整齐,时有火爆的表现,而卢塞恩时代,严格地讲,准确性上有所放松——因为所谓“卢塞恩音乐节管弦乐团”,其成员不像柏林爱乐乐团那样相对固定,而且流动得较为频繁,这必然影响乐队在大型作品细节准确性上的把握——卢塞恩时代,声音软润了些许,且更多色彩性的变化,特别是更为丰富的细节变化——渐强与渐弱时明显的速度变化,更为灵活的弹性——一言以蔽之:更多了主观的成分。
卢塞恩时代的阿巴多,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乐谱,以及深化乐队的音乐表现,更重要的是,他有了更多对于内心的观照,他的音乐传达出的是无限深邃的思考和超凡脱俗的禅念。
1 | 2 |

- · 奢侈品拍卖市场回暖 中国成主力 | 2009-12-04
- · 齐豫,奇遇 | 2009-12-01
- · 你的钱明年会去哪里? | 2009-11-20
- · 拒当“音乐沙皇” | 2009-11-12
- · 人民币汇率的艺术 | 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