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在中国,伴随着许多现代化剧院的建成,许多欧洲国家剧院带着他们的经典剧目来中国演出,不管票价多贵,都是一票难求。
缘于此,许多世界级歌剧院团越来越愿意带着他们骄傲的作品来到中国,更多的艺术家们和国内许多剧团开始携手合作。上个月国家大剧院一号召,全球18个剧团的院长和总监们一起来到北京,讨论歌剧制作的跨国联合。
《魔笛》:第一次联合制作
《魔笛》是莫扎特生命中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其最为倾心的歌剧创作之一。据说,这部歌剧是德语歌剧的登峰造极之作,莫扎特自己对这部歌剧十分喜爱,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临死前几小时,他还渴望听到《魔笛》的音乐,他请人把钟放在床头,以便计算时间,在想象着正在进行的《魔笛》演出。
“只要吹响魔笛,就可以使人得到爱,使不幸者得到欢乐。”莫扎特在这部剧中写着他的理想。
09年底在中国上演的《魔笛》是第一次由三个歌剧院联合制作,尽管口碑平平,票房成绩却不俗。众多中国元素的加入是新版《魔笛》的最大特点,追赶王子的巨蟒以“中国式舞龙”的方式呈现,林中跑出来的动物是中国十二生肖。
它开创了跨文化、跨地域制作歌剧的先河:挪威奥斯陆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保罗·柯伦担纲《魔笛》导演,萨翁林纳歌剧节艺术总监扎里·哈马莱宁担任指挥,国家大剧院“御用”舞美设计师高广健继京剧《赤壁》后再度发力,合成排练则在香港完成。
挪威奥斯陆国家歌剧院总裁汤姆·雷穆尔沃谈中国歌剧
“《心比天高》大家应该熟悉是易普生非常复杂的作品之一,我看到过粤剧版的《心比天高》。在中国悠久的戏剧传统当中上演高度西方化的戏剧,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整个剧是高度现实主义的,它只是用传统的粤剧作为表现形式,所以我觉得实际上这是对于这一篇小说或者是寓言的一种新型的诠释和超越。”
《茶花女》:最简洁的版本
小仲马曾经说,“五十年后,人们也许不会记得我的小说,但威尔第让它成为不朽。”
数百年来,作曲大师威尔第通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茶花女》一直是世界上最卖座的歌剧之一,盛演不衰。剧中有大量优美而脍炙人口的唱段,其中的《饮酒歌》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歌剧迷们评价,多年来唯一能够和《茶花女》相提并论的,可能就只有比才的《卡门》了。《茶花女》将引领观众进入19世纪巴黎骄奢淫逸的社交场,目睹交际花薇奥莱塔在收获爱情之后,生命与爱情的诀别,体验心灵与感官的双重震撼。
6月初,国家大剧院版的 《茶花女》同样是一部联合制作的歌剧,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洛林·马泽尔担任大剧院版《茶花女》指挥,国内著名男中音廖昌永也在剧中出演重要角色——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阿芒。
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看过包括大都会歌剧院和英国皇家歌剧院等多个版本的《茶花女》后,觉得此次在中国演出的版本最为简洁,“它的布景很简单,就一个大的摆设的镜子,就在这个镜子里面,有一些变化,包括和下面地下的那个,把那个幕布拉掉然后再变化,但总归是万变不离其宗。”
导演海宁·布洛克豪认为镜子塑造了一个让观众便于体验的心理空间,比如 “我们的《茶花女》在最开始时,舞台上有一面大镜子配合音乐的节奏缓缓升起,这个上升的巨大平面,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空间,在序曲中,首先描绘的是维奥莱塔的死亡,这个时候镜子象征着一块巨大的墓碑被缓缓地开启”。
《茶花女》指挥洛林·马泽尔谈中国歌剧
“歌剧在快速传播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去面对低俗化的风险,在歌剧快速传播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始终保持一流的艺术水准。这样就要从我们这些艺术家的角度来判断,把哪些最有效的,符合歌剧事业发展的元素融合进来,给拿出来。你们都有自己的培训项目,但是你们的指挥家是不是和年轻的人才合作共事了?在座的每一个总经理或者是剧院的院长,都应该来考虑这个问题。”
1 | 2
- 陈泽杉:造星是我的兴趣 2010-06-14
- 打非洲鼓的人 2010-06-09
- Oh my Lady Gaga:如何成为世界的宠儿 2010-05-27
- “流行”的流行 (下) 2010-05-20
- 收购华谊音乐 华谊兄弟进一步提高持股比例 201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