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汶川地震对经济影响不及阪神地震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婷 随着遇难者搜寻和救援工作的进行,市场的担忧再次转向了地震造成的经济影响。日前,高盛发布报告称,尽管汶川大地震的遇难人数比阪神大地震要高得多(政府预计可能会达到5万人,阪神大地震遇难者人数为6,500人),但其经济影响可能会远不及阪神大地震那样严重。
报告分析,虽然四川省在农业方面的地位相对重要,但该省受灾地区的人口、GDP以及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例只有1995年阪神大地震受灾地区的四分之一左右(见图表1)。
图表1:比较汶川大地震和阪神大地震的影响
严重受灾地区占全国的比例(%) |
2008年汶川大地震 |
1995年阪神大地震 |
人口 |
1.0 |
4.4 |
GDP |
0.8 |
4.1 |
农业产值 |
1.3 |
2.1 |
工业产值 |
0.7 |
4.8 |
资料来源:《四川统计年鉴2007》、CEIC、高盛经济研究
具体而言,此次汶川大地震损失最严重的地区大部分位于山区,而神户及其周边地区则是日本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例如,神户拥有全球最大的钢铁厂之一以及当时全球第六大集装箱港。因此,阪神大地震对于日本制造业和交通运输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称对日本造成的损失达到2,000亿美元,占当时日本GDP的2.5%,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经济损失最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报告称,尽管遭受了如此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日本的经济表现实际上却好于预期,而且迅速复苏(见图表2)。在地震发生之后,工业活动、消费者信心和支出均显著下滑。然而,在强劲的重建需求推动下,它们又都迅速回升。从季度数据来看,人们几乎看不到地震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地震发生当季实际GDP环比折年增长1.2%,在前一季度环比下降1.5%的基础上反弹,而且此后一季度环比增长率加速至5.1%。
一些投资者还担心,灾后重建需求可能对基本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产生显著影响,这是日本在1995年阪神地震之后不需要面对的问题。诚然,在国内通胀率上升、全球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震后重建需求可能令中国的宏观政策制定变得更加复杂。但从灾区的经济规模来看,如果总体宏观政策立场保持不变的话,该地区的重建对于全国整体需求乃至价格的影响应会较为有限。
高盛认为,如果政府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放松货币政策(无论是由于地震灾害还是因为一些出口商的呼吁),都会导致通胀前景恶化,使得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形势更为严峻,目前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 张明:目前还没到全面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 | 2008-10-09
- 从“李约瑟难题”到“胡润问题” | 2008-10-09
- IMF:09年日美欧经济近“零增长” | 2008-10-09
- 买下华尔街前,先看看瑞银吧 | 2008-10-09
- 吴敬琏:我们掉进了美元的陷阱 | 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