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流动性压力加大 通胀预期强化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轶楠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20日表示,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将快于前两季度,同时国际收支失衡引致的流动性压力加大,通胀等结构性压力也在逐步积累。当前货币政策操作要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防止流动性变化对资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影响。
马德伦在全球商报经济论坛上表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良好,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加强。初步预计,三季度我国GDP保持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要好于前两季度。
国内需求稳步走高,出口持续改善。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2%,成为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数据统计显示,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为27%,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回暖迅速,房地产投资和交易快速攀升。
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货币流动性增强,特别是9月末M1增速比M2高0.2个百分点,显示出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
马德伦同时表示,总体上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经济表现好于年初预期,同时也受制于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困扰。
首先是产能过剩问题加剧,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在央行测算的24个行业中,今年一季度有20个行业生产能力处于过剩状态,二季度增加到22个。
其次是国际收支失衡引致的流动性压力加大。从我国的情况看,短期内由贸易和直接投资主导的国际收支顺差的格局将继续维持。随着出口逐步企稳,贸易顺差仍然会很大。加上全球市场回暖以后资本流动加快,美元汇率趋弱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大量国际资金可能回流,这对我国货币政策带来更大挑战。
再次是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压力在逐步积累,物价下行态势得到遏制,通缩预期已经显著缓解。由于全球流动性条件总体十分宽松,国内货币增长很快,消费和投资需求明显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通货膨胀的预期强化。
马德伦强调,当前要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当前要坚定不移地维持适度宽松的总体取向,使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当前货币信贷增长要考虑经济增长态势尚不稳固的现实,同时要高度重视货币政策效应的时滞因素,今年已投放的大量信贷未来仍将发挥作用,防止市场流动性变化对资产价格和消费价格造成影响。
马德伦还表示,要加强政策指引,不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加强和规范跨境资金的管理,防范国际收支失衡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以拓展资本流出为重点,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着力推动金融改革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继续推进以扩大消费内需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进一步放松投融资的管制,启动民间投资。

- · 央行:明年6月前建立个人网银互联平台 | 2009-12-04
- · CPI预计11月转正 通胀预期升温 | 2009-12-03
- · 担心殃及迪拜风波 日本央行向市场注资115亿美元 | 2009-12-02
- · PMI显示我国经济暗藏三大隐忧 | 2009-12-02
- · 银行资本金告急 明年货币政策是关键 | 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