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亿刺激计划淡出构想(1)
席斯 任茜 罗坪
09:11
2010-03-31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席斯 实习记者 任茜 罗坪 3月22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刺激政策总体上目前不宜轻言退出,但是应该积极地共同研究退出战略问题。

这样一个战略会呈现怎样的面貌,相关政策时间和力度上应如何配合?对此,本报采访了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中央财大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四位学者,共同构想未来刺激政策退出时的可能图景。

经济恢复达成共识

经济观察报:从前两个月各项宏观数据看,经济已经有了强劲回升,当前我们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是怎样一个状态?

王志浩:我们基本上认为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已经开始退出。

财政政策已经很明显回归中性了,这从今年的预算可以看出来。2010年预算支出增长只有6%,但是预算收入增长也有望达到6%,而且很可能超过这个数。因此,2010年我们很可能看到财政收入增长超过了支出增长,所以今年的财政政策是非刺激的一个政策。

在中国,很大程度上“财政”意味着政府批准投资项目的情况。目前看,国家发改委显然已经暂缓批准大型项目,银行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信贷也受到管束。

货币政策虽然还没有到中性,但正在往这个方向走。货币政策的退出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稍晚一点回归正常。

郭田勇:刺激政策早晚都是要退出的,这是必然的。政府不能一直取代民间来唱主角。随着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不断恢复,刺激政策必然要退出。

不过,虽然眼下经济已经恢复,但从今年调整经济结构的方面考虑,一个好的宽松的货币环境还是需要的。

货币政策不能盲目收紧,不能像去年那样畸形化,但也不能机械化,应使货币政策回到一个合理、适度的空间去。

不要让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当中,总是处在一个扎眼的位置上。相对来讲,今年财政政策发挥的空间更大一些,因为要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要解决保障的问题,要解决扩大消费率的问题。

既是为了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需要,也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财政政策应该比货币政策更积极一些。

王小广:去年8月之后货币政策已经开始退出了。就目前来说,大家讨论的退出主要指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大家没什么分歧,至少今年财政政策依然会是积极的。从货币政策角度,我觉得以当前的形势看,还可以继续退出.

杨志勇:我个人认为谈退出还没到时候,最早也要等3月份的数据出来,最好是5月份的数据出来后,再分析刺激政策淡出方案会准确一些。

加息时间窗口

经济观察报:下一步,如果我们的刺激政策选择退出,如何退,谁先谁后?

王志浩:货币政策退出现在还需进一步。从当前信贷增长趋势分析,每一两个月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是可以的。

因为老百姓预期接下来通胀肯定会来,所以政府必须应对这个预期。加息是引导老百姓通胀预期比较好的手段。本来我们就是负的实际利率,所以我觉得加息加一两次是应该的。而且现在就可以加息,27个百分点的利率上调不应该令人担忧。

我们认为,下半年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看,所有的数据都进入了一个理性的恢复,适当地、逐步地退出没有什么问题。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