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降蕴彰 本报获悉,农业部查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品种违规商业化有了新进展。
据知情人士透露,凡是被查处到的违规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水稻、玉米品种,目前都已经被封存,已经销售出去的正在被追回;而涉及到的选育单位受到了“3年内不能申请品种审定”的处罚,非法生产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则被吊销。
但对于违规的育种单位和企业名单乃至涉及到的育种专家,知情人士透露表示,“农业部有可能内部消化”。这意味着很多人期待的转基因 “违规商业化”查处公布将有可能难产。
“公告”或难产
本报6月21日曾报道,有育种单位和专家钻现行国家种子管理政策的漏洞,以非转基因种子名义申请,成功通过相关部门的品种试验、审定、登记等一系列检测步骤,而在市场实际卖出的却是转基因种子。
当时本报得到的信息是,农业部定性牵涉到的相关企业、育种单位和育种家存在“欺诈行为”,并且大约在两三个月内农业部将发布处理结果公告。
但前述知情人士称,按照农业部内部相关领导的说法,本次被查处的单位和育种专家,几乎都是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涉嫌“转基因‘违规商业化’”,故不属于“欺诈行为”。
据他透露,种子出现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由于缺乏经验,育种家在育种过程中,错误地引进国外转基因种子资源,导致培育出来的是实际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品种”,结果是“从育种家本身,到育种单位,再到生产、经营企业,都属于无意识地犯了错误”。
“育种家如果知道情况的话,就不会引进转基因种子资源了,因为这样做也会污染自己的其它种子资源。”上述知情人士这样解释。
对于农业部来说,出现转基因“违规商业化”情况,由于“以前没有发生这种事情,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条文,所以短时间内不知道如何来处理”。
目前农业部方面初步达成的处理意见是,“责令停止所有被查出的转基因种子的生产经营,封存剩余转基因种子,追回已经销售的转基因种子,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注销相关品种审定,停止选育单位3年申请品种审定的资格,吊销非法生产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对于业内外普遍关注的涉嫌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名单,本次透露信息的知情人士称,目前农业部方面还没有做出决定,“有可能内部消化”。
1 | 2 |
- 发布澄清公告 比亚迪回应国土部“点名” 2010-07-22
- 湖北农业厅否认粮库已被转基因稻米污染 2010-07-21
- 疑污染湖北粮库 2010-07-21
- 绿色和平:违法转基因稻米疑已污染湖北国家粮库 2010-07-20
- 西安项目被叫停 比亚迪80万辆目标蒙阴影 20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