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九·一八”,记住弱者势必丧失尊严
魏黎明
2010-09-18 09:19
订阅

钓鱼岛撞船事件僵持之际,我们迎来了“九·一八”。二者重叠,在这样一个时点上,我们如何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双重关照,并据此确定我们的行止?

我们对于钓鱼岛的主权主张,有史可鉴。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动举措,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我们对于国民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不可动摇。

我们要大声喊出我们的主张,要求日方立即停止错误行为,立即释放我们的同胞。

当“九·一八”正逢钓鱼岛事件,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二者的共通之处。世易时移,我们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事件,但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未有丝毫改变。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旧恨犹记,又添新怨,人们的怒火很容易被点燃。这是“九·一八”在表面意识上给予我们的启示,然而在更深的历史逻辑中,我们需要更为理性地应对。

“九·一八”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落后总与屈辱苦难相伴。“九·一八”时的中国是弱小的,因而遭致灾难,几近亡国。而今日之中国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认为当前的事件注定只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颗石子。只是,这颗石子咯在我们脚上,时不时会疼。然而,拿起大锤连石子带脚一起砸烂,绝不是我们要做的,那样只会徒然自伤,而令抛石子的人暗自偷笑。

以这样的历史视角观照当前,我们需要更多智慧和更为细致的举措剔掉这颗石子。要紧的是,中国必须继续前行。这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和确定我们行为的历史基点。

现实是切近的,我们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面对着一个复杂的国际形势。当此之际,牵一发而动全身,贸然行事很可能陷入被动。

以“九·一八”为象征的那段历史其实并不遥远,每每想起总令人心绪难平。仇恨几乎成为这段历史的代名词。然而,记住历史不是要记住仇恨。记住历史,只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一个强大的人,不会沉湎于过去,抚伤自怜;一个强大的民族总是要向前看,不让一时的仇恨蒙蔽双眼。

一个细节是,钓鱼岛事件之前,我们的GDP刚刚超过这个邻国,这或许令它更加不安。从“九·一八”至今,我们已经看到国力兴衰促成的时局转换。而未来的数年间,我们只要保持继续前行,则这样的国力转换仍将持续。许多年后再回头看钓鱼岛事件时,对于事件的处理将彰显两个国家历史心态转轨的蛛丝马迹。

站在“九·一八”的历史视角关照当下,找寻其中历史发展的逻辑,我们终会明了应该如何应对当前争端。

而站在当前和未来的角度来看“九·一八”,我们也会有新的发现。记住“九·一八”,记住历史,记住弱者势必丧失尊严。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