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上海国资改革再启动
9月3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市委组织部秘书长冯伟介绍了被誉为上海国资改革 “纲领”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的主要内容。
虽然尚未正式对外公布所有内容,但上海市国资委的人士表示,杨国雄和冯伟的介绍已经涵盖了《意见》的几个重要方面。而让人关注的是,此次《意见》透露出了一个信号,即此轮上海国资改革的市场化力度将远超以往。
三十条意见
根据了解,今年以来,上海市高层与其聘请的专家组一起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现状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调研,并在5月份形成了这份共三十条、长达八千多字的《意见》草稿。
在经过近三个月的内部讨论及修改后,这份《意见》的送审稿于8月12日提交至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并获得原则通过,而知情人士称,全部的内容也将于近期正式公布,时间则“可能会是9月中旬”。
据此前上海本地媒体的报道,在此次的市委常委会上同时提交的还有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管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送审稿)》、《关于深化完善上海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意见(送审稿)》等配套文件。
这一系列的国资国企改革政策在上海颇受重视,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8月12日市委常委会上称之为“解决上海发展关键时期重大问题的重要措施”,他同时还要求 “尽快形成有操作性的配套文件”。
知情人士表示,包括8月12日提交的几个文件在内,目前上海有关方面已经在酝酿多个国资国企改革的配套政策文件,这其中涉及人事、公司治理结构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配套文件将比《意见》更加具体,操作性较强。
事实上,“《意见》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近来上海市几位主要领导的公开讲话中找到。”据一位接近上海市国资委的人士介绍,虽然9月3日上海才正式对外介绍《意见》内容,但今年早些时候,上海国资改革的大体思路就已经在上海内部形成。
在《意见》草稿形成的前后,上海市高层已在多个场合对外“吹风”,表达国资改革的一些方向。
早在今年3月底的一次上海市组织工作会议上,俞正声就提出“要大力推进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改革,为促进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动力”,有分析人士指出,国资国企的干部体制改革实际上是此次《意见》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俞在3月底的讲话也在《意见》中有所体现。
同时,冯伟代表上海市的管理部门在9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也可说明国企干部体制的改革在《意见》中的重要性。
另据本报了解,上海市还将积极推出改革先进案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上海国资委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现在有一些企业在改革上走得比较快,并且也符合《意见》的思路,为了促进整体国资企业加快改革,市委已经批了其中若干家企业作为先进案例,很快将正式进行推广。”
三项重点
分析人士指出,在《意见》中,最让人关注的是开放式重组、国资证券化、取消行政限制等三项重点内容。
“三五年内将使上海国资委归口下的企业减少至30至35家。”杨国雄此次谈及《意见》时指出了未来一段时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不再通过行政力量,转而依靠市场方式来完成。
同时,根据《意见》要求,上海国企的改革将吸引中央企业、全国地方企业及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参与,“这在以往几乎是没有过的。”接近上海国资委的人士表示,引进上海以外的资本介入重组,其实也将推动上海国企走出上海。
上述人士同时还指出,外来资本介入上海国企的重组过程将主要通过公开产权交易的方式进行,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作为无疑将更加突出。据悉,8月7日下午,杨国雄亲自前往上海联交所调研,并指出要“推动上海产权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在重组更加开放之外,《意见》还在国资重组和国企改制的路径选择上更加强调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资产资本化和证券化,突破国资的证券化比率不高的状况。
根据有关统计,在72家上海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国有净资产为1275亿元,占全上海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的比重不到18%。这意味着还有相当大的上海国有优质资产没有上市,同时也说明主要产业类企业集团核心资产在上市公司的集聚度不高,部分上市公司在企业集团的层次偏低。
据悉,上海还提出目标:基本完成产业类企业(集团)上市或股份制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经营性国资整合注入上市公司,创造条件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提高上海国资的证券化比率。
今年年初,上海市国资委对归口企业下发了主业目录,要求国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主业,其中也包括利用资本市场的方式,而与此同时,国企也被要求尽快剥离非主业资产。
在上述两个方面的重点之外,更让各界关注的则是取消企业及企业领导的行政级别,这不仅意味着上海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使用机制的改革和治理结构的改善,同时也将消除以往企业之间并购的行政障碍。
对于该项内容,冯伟介绍说,“《意见》提出将选择部分市管国有企业探索试行外部董事长制度,我们的想法是外部董事要多于内部董事,主要目的是解决公司治理当中的内部人治理问题。”
而上海国资委的人士则表示,取消企业行政级别更深层次的影响将会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市场化,“这样一来我们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一家通过自身发展迅速壮大的企业将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收购兼并一家以往行政级别比它更高的企业。”
- 央行:上海三季度信贷减速,9月现金净投放多增 | 2008-10-14
- 杨佳案今日二审开庭 | 2008-10-13
- 【社论】新土改打造中国增长新动力 | 2008-10-13
- 【社论】新土改打造中国增长新动力 | 2008-10-13
- 丁俊晖和斯诺克 | 2008-10-13